泥工饼干教案(范例8篇)。
泥工饼干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欣赏秋天大树的美。
2、指导幼儿学习用手掌印画,表现秋天美丽的树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美感创作的精神。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重难点:
学习手掌印画,培养幼儿美感创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请家长配合带领幼儿去花园观察秋天大树的色彩变化及采集各种小树叶
2、(物质准备)红、黄、橘黄、绿颜料,秋景图,绘有大树枝干的大张画纸、抹布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话,说说秋天的大树
出示秋景图:秋天到了,天气变凉,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公园里的小树叶变成什么样子?都有什么颜色?(认识红色、橘黄色、黄色、绿色)
二、出示老师制作的范画,引出这是手掌印画,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师:大树上的小树叶到了秋天就会离开妈妈像什么一样飘下来?(蝴蝶) 怎么飞的?(幼儿学一学)飞到哪里睡觉去,但树妈妈会想念它们,让我们的小手做小树叶一起把大树妈妈打扮漂亮起来吧!
三、讲解手指印画的方法,重点讲解两手都要抹上颜色,才能使“树叶”丰满。
1、老师示范一遍
2、让幼儿练习:请幼儿把手伸出来轻轻的放在颜料上蘸一下,然后在枝干上印一下,最后再用抹布擦干净
四、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进行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和同伴要协调印画,并保持画面整洁。
五、将作品粘贴在墙上,进行欣赏、评价。
1、交流:你觉得哪片树叶漂亮?它是什么颜色的?
2、分享快乐:用肢体动作扮演小树叶一起随音乐跳舞。
教学反思
该老师在活动中针对小班幼儿小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些情境问题,促使幼儿在观察中理解、表达,欣赏秋天大树的`美,在理解表达中尝试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时时以优美的语句去调动幼儿的兴趣,但要注意还要随机归纳幼儿的语言,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幼儿正是在这一自然的过程中感受“秋天”的美,习得用手掌印画的技能,突出情趣、体验快乐。
泥工饼干教案 篇2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xx幼儿园的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活动。为了让幼儿从小养成讲文明、讲礼仪的习惯,近日,xx乡幼儿园多举措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首先,各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大、中、小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让幼儿明白我们要从小做一个讲文明、讲礼仪的人。
其次,将文明礼仪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将问候礼仪、进餐礼仪、集会礼仪等融入生活中,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礼仪。每天早上幼儿进园习惯和门口的文明小天使和老师问好;能主动和别班的老师打招呼;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能在进餐时做到安静、不撒饭;集会时注意倾听;对于别人给予的帮助会说“谢谢”;玩玩具、做游戏时也会主动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现在,文明礼仪“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在xx幼儿园已初见成效。
泥工饼干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感受与教师、家长、同伴共同庆祝佳节的快乐,萌发爱老师、父母、同伴的情感。
2、乐于交往与分享,能积极、主动、大胆地表达与表现。
3、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共同收集有关资料。开展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活动。
2、物质准备:与幼儿共同制定庆祝中秋节亲子活动的计划、确定布置方案后,共同准备布置活动会场所需要的材料,月饼及分享食物等。活动前幼儿通过张贴海报、制作邀请函的形式,邀请父母来园参加庆祝活动。
活动过程:
1、庆典活动(幼儿主持活动):
(1)、幼儿交流观察月亮边哈的'情况,进一步感知月亮变化的奥秘。
(2)、请家长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3)、开展亲子活动:师、幼、家长共同表演自己编排的节目。
2、团团圆圆过中秋,赏月、分享活动。
1、结束:举办化装舞会。(扮演自己喜欢的形象并跳邀请舞)
泥工饼干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奇特的树
活动目标:
1. 了解树的基本结构,如树干、树枝、树叶等,并尝试用泥巴塑造出各种奇特的树形。
2. 通过泥塑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 材料:泥巴(或彩泥)、泥工板、牙签、木刀、铅笔等。
2. 工具:托盘、纸巾(用于清理手部泥巴)。
3. 参考资料:树的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树及其奇特形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谈话导入:提问幼儿知道哪些树名,最喜欢什么树,为什么。
2. 展示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树的形态和特征。
二、欣赏与讨论
1. 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片中的树有哪些奇特之处,如形状、颜色、纹理等。
2. 提问:树枝、树冠、树根还能是什么样的呢?鼓励幼儿用身体来模仿和表现。
三、讲解与示范
1. 教师介绍泥塑的基本技巧,如搓、盘、刻、挖等,并示范如何用泥巴塑造树干、树枝和树叶。
2. 强调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泥巴的干湿程度,以及使用工具的安全。
四、幼儿操作
1. 幼儿自主选择泥巴和工具,开始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奇特树。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同时提醒他们注意作品的结构和比例。
3. 鼓励幼儿使用辅助材料(如牙签、木刀等)来丰富作品的细节。
五、展示与评价
1.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互相欣赏和交流。
2. 教师引导幼儿评价作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及其原因。
3. 对幼儿的创作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六、活动延伸
1. 将幼儿的.作品拍照留念,并展示在班级或学校的宣传栏上。
2.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中的树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反思: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他们是否掌握了泥塑的基本技巧。
2. 反思活动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环保教育目标。
3.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表现,调整后续活动的难度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泥工饼干教案 篇5
圣诞刚过,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为了更有意义地迎接新年,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而又难忘的元旦,12月27日,新疆吉木萨尔县第三双语幼儿园苗一班开展了“庆元旦”亲子DIY蛋糕制作活动,33位家长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午10点,苗一班所有的小朋友都在老师们的安排下有序地排坐在操场边,饶有兴趣地看着桌上准备好的、制作蛋糕时需要用到的工具和装饰的水果,猜测着怎么使用它们。家长们陆陆续续地来到幼儿园,坐到自己的小孩身边,一起期待着即将开始的活动。
蛋糕DIY正式开始啦,苗一班王浩然妈妈可是专业的蛋糕烘焙师哦,宝妈现场讲解、示范,指点父母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蛋糕。在布置得五彩缤纷的活动现场,所有家长都像孩子一样,一起动手,一起合作,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创意,用奶油、水果、巧克力等对蛋糕胚进行点缀,在苗一班王浩然妈妈的指导下,大家还亲手做了好吃的饼干,活动现场洋溢着节日的'气息,热闹非凡。最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品尝了亲手DIY的蛋糕和饼干,让孩子充分体验到了节日的快乐,营造了浓浓的亲子同乐的气氛。
整个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快的笑声,不仅让孩子体验DIY制作蛋糕,而且让每个家庭都体验到了做蛋糕的乐趣,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享受到自己动手做蛋糕的喜悦,并拉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和情感,也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泥工饼干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5、交流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泥工饼干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发动幼儿自带水果和月饼
活动形式:
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
介绍节日——欣赏故事——亲子游戏——谈话品尝
活动内容:
一、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
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三、亲子游戏
游戏一:手指游戏:《变变变》
玩法:用小手指做游戏。
游戏二:韵律游戏《拍手点头》
玩法:根据音乐的节奏与歌词来进行拍手和点头动作。
游戏三:粘泡泡糖
玩法:家长和幼儿一起问教师:“泡泡糖,泡泡糖,粘什么?”教师回答:“两个两个粘”后面的主持人可随机说。
游戏四:击鼓传花
玩法:一人在敲鼓,一人用传花的方式进行,当音乐停止时,物品在谁的手上,就由谁来进行表演。
四、谈话品尝:
1.中秋节吃什么?
2.分享: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说说自己所带的食品。
泥工饼干教案 篇8
3岁的幼儿喜欢动手操作,可多数幼儿不会使用剪刀。为了培养良好的剪纸活动常规,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并用图示来表示,便于幼儿理解。安全措施有了保证,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确定教育目标。
一、以游戏的形式,确定教书目标,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确定目标时要根据小班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客观判断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可达到目的目标。教师在幼儿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要了解幼儿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我们第一次活就是玩剪纸游戏。幼儿可以轻松随意地去剪,然后再命名。结果幼儿剪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如:碗、船、刀、胡萝卜、树叶、云彩、大山等。通过这次剪纸活动,教师了解了幼儿的剪纸水品平,知道幼儿能剪出直线、弧线、曲线。
二、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力、想象力
我们观察到幼儿最初是运用直线、弧线、曲线无意识剪出来的.,多数幼儿都是先剪出一个形状,然后再根据这个形状命名。第二次活动是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直线、弧线、曲线,通过正确的引导,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当幼儿再剪时,就先有了主题,然后运用剪直线、弧线、曲线的技能剪出所表达的内容,而且剪出的图案、种类丰富了很多,如:剪出了星星、飞盘、云彩、房子、松树、太阳、鱼、椅子、太阳帽、汽车等。
三、培养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学期末幼儿剪纸的兴趣更浓了,多数幼儿已经在剪纸上出现了镂空的装饰。教师便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欣赏民间的剪纸作品和幼儿园大班的剪纸作品。通过观察,幼儿已能在自己的作品中用简单的镂空表示。如:他们剪出了小花、怪兽、窗户、房子、飞船、小鱼、树、小鸡、汽车、桌子、沙发等。我们发现幼儿对剪鱼比较感兴趣,我们为幼儿借阅了大量图书、图片,同时也请家长带幼儿到水族馆参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鱼的外形特征,从头部至尾部,有顺序地观察,观察后让幼儿先画鱼,然后让幼儿把自己画的鱼剪下来,展示在主题活动展板上,每个幼儿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