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5-06-06祠堂观后感(汇集8篇)。
祠堂观后感 篇1
今天我们去了烈士陵园,那里是烈士安息的地方,从这次活动中我有许多感悟想写一写。
我们先举行了为烈士们敬献花圈的仪式,大队辅导员李老师带领大家重温了入队誓词,大家群情激昂。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将要腾飞的巨龙,虽然我们还没有长大,但是我们的心永远向着党。 我们肩负着伟大的`工作,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坚持才会有奇迹,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这样做!
接着,我们又去参观了图片展。从这些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中,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不怕敌人的威逼利诱,永不屈服,战无不胜。为了解放,我们绝对不能出卖自己的同胞,这是每个共产党人应尽的责任,我们也要牢牢记在自己心中。
后来,我们又去参观了战争时期的珍贵文物,看到很多当时的照片和遗留下的物品。虽然我们的武器落后,敌人武器先进,但他们却无法战胜我们。因为我们中国人有不怕死的精神!
最后,我们去了烈士墓,还给许多烈士献上了我们的白花。
同学们,我们要牢记,就是死也要把每一滴热血流进祖国的大海,好好学习,长成栋梁之才,建设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国家继续美丽下去!
祠堂观后感 篇2
7月2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国家局机关团委第四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到北京李大钊故居参观学习。通过参观李大钊故居及《李大钊在1920至1924》专题展览,团员青年们进一步了解了李大钊的生平和家庭生活,以及其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北方工人运动等这些中国革命史上永不磨灭的光辉片段。
走在李大钊曾经生活过的房间里,大家仔细聆讲解,认真观看展品,李大钊同志为寻找中国富强之路所进行的艰难探索和革命实践,革命先驱们伟大的献身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大家在加深对历史了解的同时,接受了社会主义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洗礼。
参观完毕后,团员青年们纷纷表示,通过重温革命前辈们走过的艰辛历程,更加深刻认识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将进一步牢记历史使命,铭记团员义务,以先烈为榜样,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祠堂观后感 篇3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四年级去烈士陵园扫墓。
八点我们上了大巴,同学们在大巴上说说笑笑,不一会就到了。
早上,空气格外清新,太阳格外灿烂,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自己亲手做的小白花。
我们先来到了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下,宣誓977139.cOM
接着又去了展览馆,在展览馆前面有四座雕像,其中有一个是我印象最深刻,他就是“黄骅”听说黄骅市就是以“黄骅烈士”取的名。
在展览馆里我知道了很多知识:“沧州解放日是1947年6月15日,1986年李国英,王家庆等人建立了烈士陵园。在战争中刘政营长,头部负重伤,仍在通信员的挽扶下指挥战斗”。
在大厅中央有一段毛爷爷的话;“成千成万的烈士们为了人们的利益,在我们前面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巾,他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最后我们又去了墓地,那里看着很恐怖,但进去后不掉泪都难,他们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应用的`牺牲了。我们怀着感激之情,给每一位烈士鞠躬,并把小白花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可以给我们带来好运,从烈士出来后我的眼里含着泪水,亲爱的烈士们谢谢你们,我不会让你们白白牺牲的,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有意义的事。
祠堂观后感 篇4
20xx年4月20日,我校师生一起参观了革命先烈李大钊的故居。到了革命先烈的故居,了解共产党开创时代的艰难岁月,感受革命先烈对民族的爱和对党的事业的执著追求。
通过认真地瞻仰李大钊故居里的.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和一件件与李大钊生活有关的实物,仔细地倾听讲解员的深情解说,一个革命先驱的光辉形象 屹立于我们眼前。
通过缅怀革命先驱,我感悟到了革命先烈李大钊对于革命事业的 责任。李大钊虽然出身于大户人家,在北大月薪高达250块大洋,但他除维持简单家用外,薪水都用于党的经费或在身边扶贫。遇难时家无剩余,妻女靠好友接济。他拥有无限的大爱:爱民族、爱国家、爱人民。
李大钊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用几代人的不断努力、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作为一名学生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祠堂观后感 篇5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就能剪出各式各样的纸花,真神奇!”日前,在江苏南京博物院江苏民俗馆,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学生邢梓晗向记者讲述了他参加南京“文博之夏——我是小小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夏令营的趣事。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中小学生学习、保护非遗的热情,江苏各地开办了形式各样的非遗夏令营,非遗传承人直接走进夏令营面对面向孩子们讲解非遗知识。
“在夏令营里,我学了泥塑、彩扎和手工布艺。”邢梓晗高兴地向记者讲述夏令营中五彩缤纷的活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泥塑,老师说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听老师讲,现在学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如果我们这一代没人学,很多非遗绝活以后就只能存在博物馆里了。”邢梓晗说,他在夏令营的课堂上听老师讲了很多民俗文化故事,不但长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收获很多。“以后,我要把这些传统文化继承下来。”
祠堂观后感 篇6
为了进一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盐都区内儿童暑期文化生活,盐都博物馆举办了暑期非遗文化培训班。“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譬如书法、剪纸、戏曲,还有我准备学习的糖画。妈妈及时帮我从博物馆官方公众号报上了名,为期十天的糖画非遗培训班就要开始了。
徐老师是非遗糖画和泥塑的著名大师,培训的第一天教我们画大刀。我本以为大刀应该非常简单,轮到我画的时候,调皮的小勺子总是不听使唤,我想往东它往西,我想多倒一些,但是总是少一些。看徐老师做行云流水似的',真简单。做事真的不能眼高手低,需要刻苦地练习。徐老师从细节开始辅导我们,先要把勺子放水平了,不能手抖,然后控制速度。按照老师的指点感觉豁然开朗,果然再重复画起来就得心应手一些了。拿着我自己做的大刀,吃起来真香,真甜呀!每天顶着炎热的天气来盐都博物馆,跟着徐老师学会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美丽的小鸟、轻快的小兔子、雄赳赳的大公鸡、气宇轩昂的大马和古灵精怪的猴子等,十二生肖的动物都基本掌握要领了。
学习糖画并不难,但是要画得惟妙惟肖真的太难了。徐老师说当初他开始学习的时候只用三个晚上就会了,但是成为非遗糖画大师却刻苦训练了几十年。作为非遗糖画迷我们要传承这项文化需要勤学苦练,保护好非遗文化。正如俗语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非遗文化肯定能很好传承下去,华夏民族文化一定能发扬壮大。
祠堂观后感 篇7
是的,鲁迅已不在了。如果他健在的话,至少,至少多一个和我一样具有呐喊精神的中国文化的崇拜者与维护者。然而他确定已经不在了,他的躯体安卧九泉,已是无可辨驳的事实。
缺少了他,缺少了呐喊者的领导人物,一切,一切都变得那么沉寂。纵使从深幽的山谷中传出几声沉闷的呐喊,也不会有任何心灵的回应。更令人惊恐的是,连回音也没有,留下的孤独无助者是全部效果。
我没有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他锋利的言辞,更没有他一呼云聚的威望,但我与他一样流淌着炎黄的血,拥有一颗振兴中国的心,我是一个怎样的.幸福者与哀痛者。
对于敦煌文化的流失,王圆箓是罪魁祸首,而对于中国文化的流失,谁是罪人呢?
我们都反对儒家思想的束缚,追求自由,个性解放,这是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然而,失去了束缚,我们可以六亲不认;失去了束缚,我们可以损人利已;失去了束缚,我们可以为所欲为,以至做出天理难容的事。由此看来,我们还是需要传统文化与道德观念的,那又为何不快快行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呢?
现在,那个曾自以为是呐喊者清清楚楚的明白了,呐喊终归是呐喊。这正如他大声喊着要吃饭而最终饥饿的原因。贪婪惰性慢慢地消磨了斗志,腐化了身躯。我不要变成一个空壳,我有自己的思想与灵魂,我可以不做一个呐喊者,我必须驱散心灵上的污点,做个行动者。
中国文化的流失到底是谁的错?
祠堂观后感 篇8
6月29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农资局党支部组织农资局、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部分群众,开展党日活动,利用中午时间,集体前往李大钊故居开展“践行‘两学一做’,感知信仰力量”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瞻仰伟人一生光辉历程,传承先辈卓越豪迈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短暂的一生只有38年,却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卓著功勋让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同志们先后参观了李大钊同志的'生平展览、其与家人的生活起居环境等,深入了解了他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中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深刻体悟到革命英烈伟大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清廉的革命情怀。
李大钊同志“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他的身上深刻体现了一名爱国青年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他生活简约、清廉,把个人收入的大部分用作党的活动经费,接济同志,接济贫苦青年,而自己却“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其崇高的革命理想、无私的革命行动、清廉的简朴生活、言行一致的道义人品,为共产党员树立了楷模,让大家深受感动。
通过参观学习,大家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进一步加深了对李大钊同志生平事迹的了解和认识,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了“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意识和要求。大家表示,要将信仰的力量更好地转化为爱党、爱国、爱人民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动力,以实际行动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和章程,以严的标准、实的举措,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想了解更多【祠堂观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祠堂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