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你的位置: 高分范文网 >工作总结 >导航

动物野外实习总结

发布时间:2025-04-14

动物野外实习总结(集锦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动物野外实习总结 篇1

植物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被人们种植的绿色的有生命的生物。其实植物的概念并不是这样,有的细菌如蓝藻也属植物的范畴。植物是指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自养型生物。它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很喜欢植物,我喜欢研究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喜欢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所以我很期待植物学的野外实习,这样我就可以实地考察它们,近距离接触它们,以便更好的理解掌握书本知识了 。

记得在刚开始学习植物学的时候,师兄就跟我们说之后会有一次的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爬山时又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认识一种植物,大家就先认真采集植物或拍照,然后见到不认识或听不清晰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晰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肯停下来。在这次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即使下雨天,依然没使我们停下实习的脚步,依然撑着伞,穿着雨衣,一路认植物。

上山后我们被分成几个大组,各个大组在相应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枝剪、采集袋就去采集植物了。我归属于张老师的带领下。张老师带着我们那一大组往山上走,当见到常见的植物时,张老师就向我们讲解它是什么科、什么属、什么种、果实的.类型或花序的类型或这两者,有时还介绍植物背后的小故事,我们边听边记,然后老师就让学生把它剪下来留作标本。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就收拾好工具、背着标本回去了。因为植物不像动物那样有活动的能力,所以上午的收获自然不会少,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援?),然后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以前总认为一棵树上的叶子都是雷同的,不会有多大区别,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因为评判叶子是否一样的标准有叶形、叶尖、叶缘、叶脉等;第二,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观察鉴别植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听老师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需要提供手记录老师讲的东西就行了。可是我觉得这其中也有几点不足:一是这全部由老师讲学生记,并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大家都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观察鉴别植物的机会,达不到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三是学生“保护资源,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强,学生采集标本时不去考虑这种植物的现存量,只知道采,而且毫不留情,就像鬼子扫荡敌人一样要把他们消灭掉。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到了植物的自身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赞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豆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

在国家4A级风景区-缙云山,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异、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兴奋、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爱好,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由于这次实习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

通过参加野外实习,我们们巩固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学到了野外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自我锻炼与提高。总体而言,野外实习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感谢老师的指导!

动物野外实习总结 篇2

对许多人来说,植物是人们种植的绿色生物。其实植物的概念不是这样的。有些细菌如蓝细菌也属于植物的范畴。植物是一种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自养生物。它是自然的生产者,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意义重大。我很喜欢植物,喜欢研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喜欢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所以很期待植物学的野外实习,可以实地考察,近距离接触,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书本的知识。

我记得刚开始学植物学的时候,我哥跟我们说,以后会有野外实习。从那时起,我非常期待它,认为我终于有机会去大自然,感受和探索。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带着兴奋和期待,我们踏上了旅程。真正的实习比想象中要累的多,也难的多。爬山的时候要穿长袍长裤,大家都怨声载道。从表面上看,人们怨声载道,但在野外练习时并不粗心。每次认识一种植物,都要仔细收集或者拍照,然后看到不认识或者听不清的东西,就会拉着老师提问。为了澄清一个问题,老师百无聊赖,不肯停下来。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收获了很多,觉得即使再努力也是值得的。即使下雨,也不妨碍我们练习。我们仍然撑着伞,穿着雨衣,一路辨认植物。

上山后,我们被分成几组,每组在相应老师的带领下,用树枝剪刀和收集袋去收集植物。我属于张老师的指导。张先生带着我们一大群人去了山里。当我们看到一种常见的植物,张先生给我们解释什么科,属,种,果型或花序型或两者兼有。有时候,他也会介绍植物背后的小故事。我们听着,记下它们,然后老师让学生把它剪下来做标本。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饭时间,于是收拾好工具带着标本回去了。

因为植物不具备像动物一样活动的能力,早上的收获不会少。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第一,观察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这种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爬?),然后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朵、果实等细节进行观察鉴别。以前一直认为一棵树上的叶子是一样的,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因为判断叶子是否一样的标准包括叶形、叶尖、叶缘、叶脉;第二,要把理论知识应用到观察和识别植物的实际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听老师说什么。我们只需要提供手来记录老师说的话。但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些不足:一是全是老师教,学生记,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第二,大家跟着老师走,没有机会独立观察和识别植物,不能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第三,学生“保护资源,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强。采集标本时,学生不考虑这种植物的现存量,只知道采集,而且毫不留情,就像鬼子扫荡敌人一样,要消灭。

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短短几天里,我亲身感受到了植物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是课堂内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与理性的升华。这些天的实践也培养了我们的勤奋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和分析能力,使我们钦佩和热爱大自然的新奇和美丽。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断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我们积极利用课堂知识观察和识别各种植物,仔细区分相似植物之间的差异。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教科书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使用教科书知识的能力。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豆科等科、属的代表植物。

在4A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我们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很灿烂,有些果实长得很奇怪。这个时候学生很兴奋,有很多问题。这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因为这次实习几乎是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考验了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虽然每个人在实习期间都是苦、热、累,但是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配合,遇到困难也互相团结,互相努力配合,很好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的时候,大家都忙着偷音乐,说笑。在实习的'路上,不仅留下了学生的汗水,也留下了学生的欢笑和欢笑。当然还有很多难忘美好的回忆

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

通过参加野外实习,我们们巩固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学到了野外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自我锻炼与提高。总体而言,野外实习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感谢老师的指导!

动物野外实习总结 篇3

x月15日,我们依照学校安排到上川岛进行了第二次野外实习,此次野外实习内容除了认识沙滩上常见的贝类、海螺等动物,还对海边的相关植物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并再次去到了红树林进一步深入了解海陆两栖的红树林植物。除了记认相关生物,我们还学习并实践到了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方法。这次的实习内容非常丰富,不仅仅眼观认识各种生物,还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次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深化了我们对生物知识的认识,深刻了我们的印象。对于学习科教专业的我们来说,这次实习使我们不仅对生物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亲自接触到了生物调研的实践机会,使我们对生物调研领域有了浅显的认识,对我们日后向相关方向发展也有一定的奠基作用。

这次实习主要分为动物实习与植物实习两部分,在老师介绍实习路线、区域背景、野外观察与调研方法的情况下,我们分组进行了调查、收集数据、展开讨论、认记常见生物、最后进行成果总结交流与考试等任务。

16号,我们正式开始了我们的实习内容。早上听老师讲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要点与实践要求后,下午带上工具,到圣山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圣山是一个砾石滩,在此同学们克服了不少困难,对于第一次接触生物调研的`我们来说,连理论知识都是相当欠缺,何况是要亲自动手操作。一开始我们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找点,不知道工具应该如何使用、不知道使用在哪些地方,早上老师说的情况在实际中也对不上号,现状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符。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旁观看师弟师妹的做法,先从模仿做起,对应着老师早上说过的一些步骤,边做边悟。虽然开始时做得很慢,但到后来掌握了技巧,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渐渐就熟悉起来了!在小组成员齐心合力下,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工作。

到了晚上,我们要对找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但对于沿海动物,我们之前的学习不深入,基础基本没有,书本也是在师妹那里借来的,每组也只有两、三本,一个晚上要逐一核对并准确地找出我们找到的每种动物的名称,这一开始看似根本不可能,所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都不高,我们试图寻找老师帮忙解决,但老师正忙于处理师弟师妹的问题,学生太多,老师也无暇应付,在彻底失望后,我们还是决定靠自己查询书本,三个人一组用一本书,每组处理两个样方,处理完了才休息,最后发现,原来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是可以解决的!在之后的几天,我们早上认植物,下午做样方认动物,晚上分类并复习。每天都出现不同的问题与挑战,我们从束手无策到熟练应对,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

在这次实习过程当中,老师及时对我们实习的内容进行反馈以及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帮助我们及时巩固、消化实习内容。对在实习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老师也作出了及时的调整,力求让我们实习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程度。

但是,我们认为,对于只有五天的实习时间来说,这次的实习内容相对繁杂,既要认识动物及其多样性的调查,又要记住沿海植物并思考其特性与适应性等等。白天在作动物的调研,晚上还没来得及对早上的调研作处理,就要赶着认植物,显得学习内容相对零散且认识不深刻。五天以来,每天都赶着完成每一项接踵而来的任务,并没有充足的时间予以我们自行回顾、整理与思考每天新学习到的知识,犹如走马观花,应付式地完成这个课时。但我们并不想这样,我们希望能有更加充分的时间,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思考这些知识,而不是蜻蜓点水那样走过场就算了。如果实习内容可分两个学期进行,或者时间延长并把动、植物实习分开,而不是安排在同一天,可能会相对有规律性,更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

总的来说,这次的野外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对沿海生物知识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升,这次实习学习到的知识无论是对我们现今的学习还是日后的工作都会用一定的帮助。更有意义的是,这次的实习出现了很多状况,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努力寻找解决办法,提高了我们自主学习与克服困难的能力,给了我一次深刻且宝贵的体验。

动物野外实习总结 篇4

为期六天的大连野外实习结束了,时光流逝,美好的光阴总给我以难忘的印象与回忆。旅顺历史的沉重、星海广场建筑的雄壮、滨海路风景的浪漫、老虎滩海洋公园的独具匠心、日本、俄罗斯风情街的特色、金石滩不拘一格的魅力、各个高校不同风格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大连独有的文化底蕴是让我在其他的城市找不到的。

炎炎夏日,漫步在海边沙滩听着海浪搏击海岸的声音,享受迎面海风袭来的凉爽,看游人嬉戏欢快的场景;当夜色弥漫,穿梭在万紫千红的霓虹灯下感受都市文化的成果,倾听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看广场上市民们轻盈的舞姿……这所有的情景都让我忍不住驻足用相机按下快门记录下一个个美好瞬间。所有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归根到底是人的进步,现代文明的发展让我们体会到人的力量是如此之伟大,化腐朽为神奇似乎是习以为常。在感受大连时尚之都、浪漫之都的同时更多的是领略到了大连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

短暂的时光不能给予我太多的时间去感受这里的一切,近距离的接触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重新的'认识,感念于老师的带领和全体同学的互帮互助让我们的实习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束。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逝去,一切又将是一个重新的开始,来过,笑过,留下了我们青春的印迹,在这里书写下了属于我们光阴的故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过为期十一天的野外实习生活,我学到了平时在书本上没有办法学到的东西,见证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领略了大山的雄伟,感受了河流的生生不息,更加铭记了同学之间那真挚的感情,深深地重新认识了两个字团结。

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之后,心中充满了向往和激动,踏上了去伊宁县阿吾赞的路。我们在山脚下安营扎寨,在这仿佛人间仙境般的地方,开始了我们的野外实习生活。来到了这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和吵闹,一切好像很原始的感觉,条件当然也不比学校,但是大家没有太多的抱怨,多的是一份成熟的稳重。在男生的合力之下,男生宿舍帐篷,也搭建成功。通电、打扫卫生、给房子搭上遮雨的塑料布,旅途的疲劳和兴奋后的放松之下,所有人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动物野外实习总结 篇5

对于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总体上还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有喜又悲,酸甜苦辣皆有体会。最真实的是那一份真正的地质工作者的情怀。那一份对地质工作者对于地质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977139.CoM

经过这次实习,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这份艰辛并不是我们坐在教室便能体会的,这份艰辛是用我们的汗水去把它浇灌出来的鲜艳之花。这花的明艳是我们现在所能体会到的最大的慰藉。慰藉来自于那一份对于地质工作者应该收获的喜悦与丰收。但这份喜悦来得并不易,因为这许多的成果来自于我们的双脚,每天长途的跋涉换来的也许只有那几页纸的微小成果。但是我们却倍加珍惜这几页小小的纸,因为它承载着地质工作者的一个伟大蓝图目标。是的,一切的成果皆是这许许多多的野外记录一次次的拼接起来,从而在一张看似不大的地形图上将其逐一呈现,使其变成一张地质图。在地质图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说是留下了地质工作者的脚印。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座汕头的具体出露情况,但是我们却看不到登山之路上满路荆棘;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个地层分界线的具体位置,但却看不到寻找地质界线路上的满地汗水;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条山脉的清晰走向,但是我们却看不到在山脚小路上的满目杂草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

是的,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新老交替,不变的是对地质事业的热爱,每一个地区都是在一代代的地质工作者的开垦下一步步走出了它的神秘,并将它的胸怀敞开去拥抱它自身的价值。我们在巢湖实习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工作的`第一部分便是对前人工作的学习与认知,这个过程便是地质工作者的思想与精神的传承。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是每一代地质工作者都没有对其厌倦与抛弃,而是一如既往的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与青春,也许某一天,你的成绩也能指引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继续向前,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谈了这么多关于地质工作者的精神的话题,也该说说这次巢湖实习的具体收获了。这便是我们以后为地质工作发光发热的必备工具吧。首先,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区域地质调查的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首先学习的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兵家经典。这个过程是我们大体了解工作区域的各方面情况,有助于以后工作的良好发展。其次便是到达工作区后的工作了。在工作区的基本流程分为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每一流程的先后顺序基本不颠倒,在此我便不再赘述原因。其中最艰苦的要算地质投图了,因为基本脱离指导老师的帮助,完全自己把握,这便给了大家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不管如何,大家也坚持了下来,把工作完成了,虽然质量与精度都有待提高,但是那种拼搏精神是值得大家集体吼吼的。因为满路荆棘与悬崖陡坡也无法阻挡即将成为地质工作者的预备队员们的脚步了。

动物野外实习总结 篇6

动物学野外实习距现在已经结束近一个礼拜了,不同于植物学野外实习,那次实习我只坚持了5天就阵亡在了肠胃炎里,还在第9天的时候被提前送了回来,我认为就参与时间上看本次野外实习还是有所进步的。

大学里最后一次的野外实习就这样以说快不快、说慢不慢的速度结束了,最后一天坐火车回来时尤记得十几天前,李松老师开的动员会,再回想起十天里每天做的事,好像时间就是这样,你以为它是静止的时候,它流走的飞快,就像已经身为大二的我还记得小学四年级趴在栏杆上,单纯的想着时间是静止的吧,然后转眼间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眼前的每一刻最后都留在人的记忆里,像树的年轮,一天又一天,一圈又一圈,等到时过境迁,才恍然发现,原来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

不同于植物实习,动物实习算是真正的体会到了,将课本还原到实践的感觉,蝴蝶的口器真的是一圈又一圈的,小虫虫们的触角真的是有尖的有圆的,好像知道是这样,又好像不知道是这样,真正看到和体会到的那一刻,有种“诶,真的诶”的新奇感,人类在初次尝试研究和分类这些昆虫和动物的时候,是不是也是充满着好奇、兴奋或者开心的呢,人在大自然中只占了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同人类不一样但是同样栖息在这个地球上的生物,它们同人类一样鲜活有生命力。

动物要想活下去就得适应环境,人也一样。虽然我不是什么从小在大城市里长大没见过山,没下过河的孩子,但是,每天出野外,做标本到深夜,再去抬水洗漱的生活这还真是人生第一次。其中一天接到了妈妈的电话,询问实习怎么样,很简练的讲了一句这里的饭没有家里好吃,妈妈在电话那边笑了,讲了当年她们下乡插队,天天都只能吃土豆南瓜的事,末了感叹一句,也不知道那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或许有了对比,本来有些许疲惫的我觉得自己应该更坚强一点,不太善于表达的妈妈,在零星的聊了一会儿后,以“放假早点回家”结束了她的问候,没有想哭的情绪,觉得暖暖的。

我一直认为人生来不是为了一直舒适的环境里生活然后直到生命结束的,我喜欢学习很多不同的东西,也喜欢尝试不同的生活,我认为生活永远不止一面,它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应该尝试新鲜的事物,学习新的东西,为兴趣也好,为生存也罢。

可能这次的实习是一些同学最后一次接触野外活动,但是就我这种喜欢折腾的生活的人而言,可能就不一定了,不过相信这两次野外活动的经验,可以为未来的生活做一些铺垫。

生活本来多彩,千万不要当色盲。

动物野外实习总结 篇7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对课本上的许多名词的定义解释我们都不是很了解,特别是一些形态特征的描述,书上是这么写着,但世界上的生物是千变万化的,生物不会照书本上的特征生长,所谓世上不会有两张相同的树叶,为了能更好把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能更好把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加深课,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课一个理性的认识。

1、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2、通过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3、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4、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等的标本制作,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二.实习的时间:7月13日至7月23日实习日程安排

时间实习内容实习地点7月13日工具箱的整理学院一楼7月14日实习工作安排施秉大酒店7月15日早上昆虫标本的采集,下午标本制作杉木河、 7月16日早上昆虫标本的采集,下午标本制作、标本的鉴定石坂屯7月17日标本的分类、标本的鉴定施秉大酒店7月18日蛙的采集、蛙标本的制作、下午观鸟、标本的鉴定施秉城关、施秉大酒店7月19日钻洞、安鼠夹、标本的鉴定施秉杨柳塘镇7月20日鱼、鼠标本制作、标本的鉴定施秉大酒店7月21日实习总结会施秉大酒店7月22日观察生态环境施秉舞阳河7月23日返回

三.实习地点

贵州省施秉县施秉城关、施秉杉木河、施秉石坂屯、施秉杨柳塘镇施秉县地处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位于东经107°52′37″至108°28′47″、北纬26°46′46″至27°20′16″之间。东与镇远,东南与剑河,南与台江,西与黄平,西北与余庆,北与石阡等县接壤。县城西南距省会贵阳230公里,南距州府凯里111公里。全县南北长62公里,东南宽60公里,总面积1543.8平方公里。县境位于云贵高原第二大阶梯向东部丘陵平原第一大阶梯过渡地带,属于黔东中低山、丘陵区。整个地势西北较高,最高海拔1869.3米;东南较低,最低海拔486米;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至16摄氏度,年降雨量伪1060至12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气候温和湿润。县内自然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地方工业、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具备了较好条件。县城位于中部盆地,地势开阔,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是一座融山、水、林、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的江南小城。生物种类繁多,有国家二三级保护动物云豹、猕猴、香獐、大鲵等10多种;二三级保护树种20多种

四.实习人员及指导老师

实习人员:20xx级生物科学全班同学我们组的组员:杨荷青、刘俊丽、吴敏敏、李正华、张婷、孙启飞、胡启波、黄强盛、马勋东、雷成燕指导老师:黎道洪、杨卫成、张燕、罗庆怀、罗泰昌、张志敏、许成香、梅杰

五.实习内容

我们实习的内容总的大至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无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环境的观察、标本的制作、标本的鉴定、标本的保存等。二是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环境的观察、标本的制作、标本的鉴定、标本的保存等。无脊椎动物的实习我们主要是制作昆虫标本,在实验室我们看到的标本非常漂亮,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把这个标本制作好也是非常难的,下面说一下昆虫标本制作过程。

㈠无脊椎动物

1.昆虫标本采集的前期准备工作

1.1昆虫采集工具

①捕虫网:主要用于捕捉空中飞动的昆虫,如蝶、蛾类、蜻蜓类等等。网的结构由网袋和网柄组成。 网袋宜用薄柔的细纱,颜色以白色或淡色为好,如罗纱或蚊帐纱,也可用尼龙纱巾改制,目的是减少挥网时的阻力,利于昆虫入网并便于透视网内。

②扫网:用以捕捉灌木丛或杂草中栖息的昆虫。规格结构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应选择结实、耐磨的白布或亚麻布制作

③水网:专门用以捕捉水生昆虫。制作水网的材料要求坚固耐用,透水性良好,通常用细或亚麻布制作。网圈规格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较短呈盆底状,网柄应长些,以便使用者站在塘边或小溪岸边,采集水面或水中的昆虫。

④吸虫管:用以捕捉小型、微型和虫体脆弱的昆虫。它是由厚玻璃管、橡皮塞、橡皮管、橡皮吸气球和细玻璃管等组成。制作时按厚玻璃管的内径选用合适的橡皮塞,按细玻璃管的粗细在橡皮塞上穿两个孔,其中一个孔插入略弯的细玻璃管(进虫管);另一孔插入吸气管,并与橡皮管和吸气球连接。吸气管下管口扎以纱布,以免昆虫被吸入吸气球内;组装完毕后,将橡皮塞塞在厚玻璃管口,便可使用。采集时将进虫管口对准所要采集的小昆虫,利用吸气形成的气流,将小虫吸到厚玻璃管内,然后将所采到的小虫放入毒瓶杀死。采集蚊类、蠓类、蚜虫、蓟马和一些小型寄生蜂,均可使用吸虫管

⑤毒瓶:用于迅速毒杀昆虫。

⑥其他工具:三角纸袋、棉层、镊子、剪刀、毛笔、放大镜、笔记本、笔、酒精

1.2昆虫采集法

①网捕

▲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网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使其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②扫捕

▲适用于不一定要看到要捕捉的对象

▲扫捕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大片草地和灌丛中边走边扫,扫的时候要左右摆动,这样就可以采到很多不同种类的昆虫,这种方法采集到的昆虫种类是最多的。但这种采集方法就是比较难得挑选出昆虫,因为由于反复在植物上网扫,所以扫到的不仅有昆虫,而且还会有植物的叶、花、果实,这就需得进行挑选,挑选时最好用趋光分虫器进行。当扫捕一段时间后,打开网底,将扫集物倒入随身携带的容器内,如果网底装有塑料瓶,则在瓶内装满扫集物时取下更换。返回住地后,将上述容器或塑料瓶中的扫集物倒入趋光分虫器中将虫分开,达到挑选目的。如果没有趋光分虫器,可将扫网中的扫集物直接倒入毒瓶,等虫被熏杀后,再倒在白纸上或白磁盘中进行挑选。

③振落

▲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

▲方法:先在树下铺上白布,然后摇动或敲打树枝树叶,利用昆虫的假死的习性,将其振落到白布上进行收集。用这种方法可以采集到鞘翅目、脉翅目和半翅目的许多种类。

④搜索

▲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

▲采集法:用刀剥开树皮或挖开朽木,能采到很多种类的甲虫。采集法:可以到处翻动砖石土块采集种类:无翅亚纲的双尾目、弹尾目以及原尾目等

▲最佳用此方法的时间:在秋末、早春以及冬季里;因树皮、砖石、土块下面、枯枝落叶中甚至树洞里面都是昆虫的越冬场所。

★注意:遇到小型昆虫,可用吸虫管吸取,或用毛笔轻轻扫入瓶中,对于枯枝落叶中的昆虫,可以连同枯枝落叶一起带回,用烤虫器或采虫筛等工具分离。

⑤诱集

诱集法:a.灯光诱集

▲适用于一些有趋光性的昆虫如鳞翅目的蛾类

▲方法:在没有月光又无风的夜晚,选择一个植物茂盛、最好还有水流的地方,将诱虫灯的构件安装好,就会诱来各种昆虫,其中最多的是大小不一的蛾类,四面飞来停在幕布上。只要准备几个毒瓶,就可大量收集了。

▲最佳采集时间:在闷热的夏夜、阴天或雨后、甚至正在下着小雨

▲适用于喜欢吸食花蜜蝶蛾类

▲方法:用50%红糖、40%食用醋、10%白酒,在微火上熬成浓的糖浆,用时涂抹在树林缘的树干上,白天常有少量蛱蝶等蝶类飞来取食,夜间则可诱到许多蛾类和甲虫c.腐肉诱集

▲适用于对腐肉一类物质具有趋性的昆虫,尤其适于采集各种甲虫。方法:将一个玻璃瓶埋在土中,瓶口与地面相平,瓶内放置腐肉或鱼头一类腥臭物,如果瓶口较大还应在瓶口上方用树枝或石块进行遮盖,以防鼠、鸟衔食。 d.异性诱集

▲适用于能释放一种性信息素的昆虫如如舞毒蛾、天蚕蛾、和盲蝽等

▲方法:将采到的或饲养出的雌昆虫囚于小纱笼内,挂在室外,则能诱来许多同种的雄昆虫。

1.3采集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①时间

昆虫的发生期与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合的,但我国地域广大,南方和北方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因此,昆虫活动早晚也不一致。

②地点

应根据采集目的而定,按照昆虫的生态环境去采集。作为昆虫分类实习、认识一见昆虫,可到附近山区、植物种类复杂多样的环境采集或灯诱;采集水生昆虫就应当到池塘、河沟和水田去采集

1.4昆虫标本制作工具

⑴展翅板是用来展开昆虫翅的工具,①木制展翅板②泡沫板式展翅板③三级台这是针插虫体时所使用的工具。 ④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

2.昆虫标本采集、制作

以蝴蝶为例说明昆虫的采集过程和制作:

2.1蝴蝶的采集过程

①蝶类通常在林间路边和水溪边,或花草繁茂的地方,蝴蝶喜欢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所以一般它在昆虫都喜欢呆在森林的边缘,特别在水溪边。天气晴朗时一般在早上10点到下午3点是最佳的采集时间,可直接用网捕。

②根据蝴蝶的生活习性我们会选择在空旷的森林边缘或水溪边,飞翔中的蝴蝶,可以挥网捕捉,迎面飞来可以从容兜住;向前飞去的则须快速追扑;在它访花活动时可以从旁掠取,应当注意植物上有无刺棘,防止把网挂破。

③当蝴蝶进入网中,应当即将网袋的底部向上甩,或将网柄翻转,都能将网口封住,切忌从网口向里张看而让蝴蝶再从网口逃逸,只要运用自然,一定能够捉到。

④捉住以后,可以隔网用拇食二指捏住蝴蝶胸部,依蝴蝶大小加不同的压力,使蝴蝶窒息,然后用镊子取出,包入三角纸中,每一三角纸只包一只。如果蝴蝶停在地面,应一手拿网柄,一手提网底,对准罩下,等蝴蝶飞起进入网中,再将网底折转。不能扫捕,以避免泥土扫入网中,损坏蝶翅。多数蝴蝶喜欢吮吸植物花蜜,有些种类喜欢吮吸树木伤口所流出的汁液,有的喜欢腐烂发酵的瓜果、人或动物的尿液,有的群集在路傍积水或溪边浅水处饮水,在这些地方应特别留意。也可根据蝴蝶的习性,在岩石或树干上涂上蜂蜜、在地上布置腐烂瓜果、撤尿、或制造一些树木的伤痕以引诱蝴蝶来自投罗网。

2.2蝴蝶标本的制作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的胸部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蝴蝶的腹部要与胸部成一直线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为了使标木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触角的处理

⑤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则可以把它放好以晾干。制作好的蝴蝶标本

★注意:不同昆虫生活习性不同,它的采集地的选择有所不同,采集方法也有所不同,

生活习性的不同在上面我以说了,下面我主要说不同的昆虫制作标本时的针插部位的不同:

●直翅目昆虫针插在前胸背板后方偏右的后内角

●蜻蜓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的针插部位于中胸背部中部

●半翅目昆虫插在中胸小盾片中间稍偏右一侧

●鞘翅目昆虫针插右鞘翅内前方,使针从中足和后足之间穿过

●微小昆虫则用00号昆虫针孔入昆虫的腹部正中,再用一般的昆虫针穿过软木的左测在针插时还特别注意:昆虫针插入一定要与虫体的长轴垂直。

3.标签的填写:采集标签要包括采集日期、采集人、采集地以及鉴定人

动物野外实习总结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