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高分范文网 >读后感 >导航

最新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04-16

最新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精选5篇)。

高分范文网为你整理了以下的“《最新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相信很多读者在读了作品后心绪万千。读书不单单是享受过程,也是从书中汲取精华,写成读后感,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最新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篇1】

第一遍看《挪威的森林》,大三上学期,图书馆二楼文史阅览室。

通篇,只读到了孤独和死亡的味道。读罢悲痛欲绝,恰恰契合我当时徘徊孤苦,陷入哲学思考人生意义的境况中,不觉为此书透露出来的悲哀深深感慨。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通过生而同时培育了死,但这仅仅是我们必须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而直子的死使我明白,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面前,又是那样软弱无力-----我形影相吊地倾听这暗夜的涛声和风鸣,日复一日地如此冥冥苦索,我蓬头垢面,背负旅行背囊,踏着初秋的海岸不断西行,西行……”初读这段话一如平地一声雷在我心里炸开,这段话的每一字每一句就像一股奔腾的热血瞬间从头顶直窜脚底,使得我身上的每个毛孔张开,心跳加速,我反反复复重读几遍,仍然被这段话所透露出来的悲哀深深震撼,它强烈的震撼我的身心,无论如何我都相信只有在认真思考过生死的人才能读懂这段话所透露出来的悲哀,那是经历了何等由死亡带来的悲哀以及如何在由死亡中苦苦思索而得出的结果,那是经历了怎样孤独思考后的结论。

记得选修强哥“哲学与人生”时,有节课上强哥专讲死亡,强哥讲起了这段话,我坐在下面,看着强哥讲这段话,那是根本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表情,说罢这段话,强哥停止了三秒,站在讲台上,教室里好像忽然罩上了一层朦胧的光环,强哥说,“这段话多么的深刻,村上春树对人生有多么深刻的见解啊……”然后深深的叹了口气。

第二遍看《挪威的森林》,大三下学期,上海----长沙,长沙---成都的火车上。

通篇,读出了性与爱的情感。

渡边在直子死后,或者是和初美的交往中开始了解了爱和性其实是完全统一的,他爱直子,同时也爱绿子,其实直子所有的存在都只是渡边身上静止的一部分,他停留在渡边身体深处,就像死亡,就像已经死去的木月,他们都只是渡边长久以来静止不变的地方,就像渡边的生活状态,平静的,安稳的,死寂的,因为这是死亡带来的阴影,也是直子的病所带来的后遗症,他要维持这种静止来怀念过去美好的岁月,但是在他渐渐成长的过程中,他和木月所不同的是,他没有逃避自己的责任,而是迎难而上,在看望直子回来之后,开始为了和直子的未来负起责任,他变得坚强和勇敢,他开始承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变化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绿子作为活生生的女孩,生气勃勃的生活在他身边,他也开始想要成长,于是爱的天平就慢慢的转移到绿子身上,就是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男人对于爱和性的态度。

直子和绿子都是渡边身上不同的两部分,一个静止一个跳跃,一个死寂一个鲜活,用玲子的话来说就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荡舟于美丽的湖面,我们会既觉得蓝天迷人,又深感湖水多娇----两者同一个道理。”

同时被渡边的话深深迷倒 :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里的熊一样。”

“……”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好上天了”

“喜欢我的发型?”

“好得不得了”

“如何好法?”

“好得全世界森林的树统统倒在地上。”

“喜欢我到什么程度?”

“整个世界森林里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黄油。”

第三次看《挪威的森林》,大四即将毕业离校,在广汉公园的长椅上看完。 通篇,读出了成长的艰辛。恰逢我开始脱离校园,初次步入社会。

渡边说,“1969年这一年,总是令我想起进退两难的泥沼-----每迈一步都几乎把整只鞋掉进那般滞重而深沉的泥沼,而我就在这片泥沼中气喘吁吁地挪动脚步,前方一无所有,后面渺无来者,只有昏暗的泥沼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甚至时光都随着我的步调而流淌得十分吃力,身边的人早已经遥遥领先,唯独我和我的时间在泥沼中艰难的往来爬行,在我眼里,只有漫无边际的泥沼,往前落下右脚,拔起左脚,再拔起右脚,我判断不出我位于何处,也不具有自己是在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信心,我之所以一步步挪动步履,只是因为我必须挪动,而无论去哪里。”

直子说,“或许,我们不能不把欠世界的账还回去,偿还成长的艰辛,我们在应该支付代价的时候没有支付,那笔账便转到了今天,正因为这个,木月才落得那个下场,我才关在这里,我们两个就像在无人岛上长大的光屁股孩子,肚子饿了吃香蕉,寂寞了就相抱而眠,但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啊,我们一天一天长大,必须到社会上去……”

渡边说,“喂,木月,我和你不同,而且要力所能及地好好活下去,你想必很痛苦,但我也不轻松,不骗你,这也是你留下直子死去造成的!但我绝不抛弃她,因为我喜欢她,我比她顽强,并将变得愈发顽强,变得成熟,变成大人-----此外我别无选择。这以前我本想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永远在十七,十八,但现在我不那样想。我已不是十几岁的少年,我已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喂,木月,我已不再是同你在一起时的我,我已经二十岁了!我必须为我的继续生存付出相应的代价!”

玲子说,“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的人也无由幸免,所谓人生便是如此,有时候你太急于将人生纳入自己的轨道,假如你不想进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达地委身于生活的河流。” 虽说人生已经度过了二十几年,可是所谓成长到底意味着什么,仍然令人困惑。虽然常常觉得抬起了左脚又抬起了右脚,可是仍然觉得前路漫漫,丝毫没有往正确道路上前进的信心。只不过常常看到这本书时,就像一位长者把我抱在怀里轻轻的抚摸我的头,告诉我,“乖孩子,没关系,慢慢来,一切都会好的。” 大家都一样,都在成长的路上永不言弃啊。

第四次看《挪威的森林》,正式开始工作,每天下班回来躺在床上翻看几页。

通篇,看得我五味杂陈,无法言说。

我曾把此书献给某个我认为很像渡边的人,虽然由于我的幼稚,不成熟,任性最终导致难堪的结果,可是重读此书仍然觉得这种莫名其妙的联系妙不可言,我想估计又是我想象力过于丰富,行为处事过于幼稚的结果,我时常仍然不明白有些话到底是我附加的想象还是真的有在表达相同的意思,一个人的存在到底是真的这样存在还是我又在幻想的结果,我自己也是摸不着头脑,因此重读此书一个人和书里的人时而契合又时而分离,常常令我看到某句话就出书想到那些曾经美好的年代。我也常在想翻开了这本书的那个人是怀有怎样的心情来读完这本书。

若问我此次读出了什么,我只能说,我读到了自己思念过往的心情。只有此刻我才了解什么叫“回忆这个过程已经很美好了。” 我珍视此书,一如珍视心中曾怀过的那些爱。

最新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篇2】

《挪威的森林》已经看了很多遍,每次都会让自己有种淡淡的感伤。我很喜欢村上春树的文字里透露的那种淡淡地感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看到了,“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即有死才有者生,这里并不以死为终结。虽然我们无奈的是每个人都会死,但我们要有面对生活的勇气。

我以路人的眼光来看渡边,,所以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渡边。因为年轻,所以忧愁。他对学校这个小社会内部虚假、肮脏也是很厌恶的,但他却也没有去改变这一切的想法,甚至有点逆来顺受的意思,因为他很清楚这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是渡边的无奈了。他一直在寻找,对于他自己,对于直子或者绿子,他的苦闷与孤独,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社会的低迷状态自然使得人颓废,所以我能理解渡边那时的行为。直到最后,渡边才知道了相对于已经失去的,更应该珍惜眼前存在的,应该停止对生者的伤害,珍惜眼前人。

最新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篇3】

大概在四年前,我读完了《挪威的森林》。读的过程,觉得很有趣味和共鸣,想着有时间再看一次。

如今得空,又读了一遍。这次把遗忘的情节拾起了一遍,相当于看了半本新书,因此迫切地一篇一篇地读完,很多地方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只是把有意思的小部分做了摘抄。所以,可能还会再看一遍,不追求进度只品味过程地看一遍。

想多看几遍是因为也想写一本自己的书。可文笔拙劣,经验匮乏,想着多学习村上春树的作品,或能有些许长进。

读后感,还是来谈谈我的感受吧。

1.世界真大

文章中,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初美,都是自杀。其他的人物有些也有精神问题。

看看自己周围的人,虽有时有些小烦恼,大多还是生活在明朗的阳光下;而每当钻进书本,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凄冷阴郁的世界。按理说,这是作者经历的真实故事,可自杀率和精神病率是否已经高出了正常水平?

我想,或许是当时的环境造成的。在日本,那个年代,我虽不知发生了什么,但可以估计,政治和社会的动荡,夺去了很多人该有的幸福和平静。

后来百度了一下,果真如此:“

20世纪60年代,日本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危机也与日俱增。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的欲求膨胀,造成了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心理距离拉大。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像无根的浮萍,孤独、虚无、失落,却又无力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都市的繁华,掩饰不了人们内心的焦虑。

”这么一想,世界真大,你压根无法想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的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渴望什么,又在害怕什么。与你截然不同的一个个人生,就这么活生生地在地球的某个时期演绎和湮灭,让我惊叹。

2.说到精神问题。

以前我一直想,怎样才会患上精神病呢?那些出现幻觉的精神病人,究竟是被什么东西击中了,才卷入混沌的世界?在那个世界,又是怎样的感受?

最后一个问题,文中没有详述。但前两个问题,有所体会。

第一个体会:当一个人的精神支柱过多或者全部寄托在某个东西上,而这个东西突然不再存在,人就会崩溃。

(本想文艺一点,为了表达清晰的思路,越写越像以前考试的论证作文==)

证据1:女主人公直子,在小时候亲眼看着姐姐上吊而死,心里留下了阴影。但这个打击还不至于构成患上精神病的导火索。男友木月突然的自杀,才是致命打击。

因为,她和木月从小一块儿长大,无话不谈,两人沉浸在二人世界里,对外界毫不关心,几乎是生活在封闭世界中。于是男友成了她全部的精神支柱。

所以,精神支柱突然从她的生命中消失,带走了她的所有。

证据2:为什么渡边也经历了木月的死,但没有精神创伤呢?因为,永泽说过(我也同意):“渡边归根结底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那种人,自己想什么,感受什么,如何行动,能把自己和别人分开来考虑。”这样的人,精神支柱不是外界的某个东西,而就是自己本身,因此,是很难被摧毁的。

证据3:玲子也是精神病患者之一。她是由于小指突然失去知觉,弹钢琴的梦想破灭,患上精神病的。

她从小就喜爱钢琴,日复一日地勤加练习,技法日益优异,家人和朋友也对她寄予厚望。她喜欢掌声,喜欢在人群面前展现过人的才艺,钢琴演奏家是她存在的梦想和全部价值。如果没有钢琴,她甚至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什么。

为了呵护她的钢琴梦,平时洗衣服的手活不做,旅游爬山时也小心谨慎。

可是这双承载着梦想的手,还是离奇地出了问题:小指没了知觉。

精神支柱--钢琴梦轰然倒塌,因此从此患上了精神病。

第二个体会:封锁自己,不接触新的事物也是精神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好好的读后感写成精神病因分析了==)

证据1:(正例)直子本来就和外界连接甚少。木月死后,她不再能接受任何人,这种情况下更无法同正常的世界相处,于是隐于深山的疗养院,最后自杀。

在封锁的环境中,没有新的记忆的加入,过去的悲伤只能一次次地被回忆,打破了记忆曲线,构成了永久记忆,而且不断上演,人怎能不崩溃呢。

证据2:(反例)直子是渡边的白月光,典雅澄澈,拥有完美的肉体。她的死对渡边来说,是相较木月来说更沉重的一个打击。

渡边面对这么大的打击,选择了独自旅行,走到哪儿算哪,用沿途的风景和人唤醒自己,是主动接触外界的一个积极表现。(做法是对的,尽管结果没有用。哈哈)

这样的人迟早都可以走出阴影。

后来,他又在玲子的劝说下,主动联系绿子,绿子带给他全新的感受和抚慰,拥抱新生活的他,最终顺利走出了直子的死带来的阴霾。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分散精神支柱,如果像渡边(或永泽)那样,也未为不可,只是可能会在全然不知的状态下,由于自己的冷漠给别人造成伤害;再者,就是寻找新的热情所在,迈开脚步,拥抱新生活,尽管可能当时并不情愿。

谁的青春不迷茫?但迷茫是过程,而成长才是最终的方向。而所谓成长,就是找到内心与世界的平衡,而不是紧守着不愿改变的固执,与这个世界对抗。

最新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篇4】

“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穿过心中的那片森林。”在大雪纷扬的白色笼罩下,砖红色屋顶。灰白色天空,恍惚之间卸去了沉重的色彩,唯以素色裹身。有一种轻松自在之感由然而生。我想是村上春树的话,他一定会看见那白色皑皑中如火一般的精灵,冰清玉洁下微笑的身影,撩清那漫天飞舞中的千姿百态。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挪》,不忍心错过一字一句。或许我这么看着,突然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眼睛圆鼓鼓的,她就这么对你说:“你好,小姐,和我一起打滚好么?”……村上春树的书就是这么让人突兀,而且充溢着古典和浪漫,幽雅和恬静。耳边依旧会响起敢死队的故事,直子“吃吃”地笑了。

至于敢死队的离奇失踪,也将成为我记忆中的一抹。而永泽。初美,他们是我人生中的过客,只是烟花盛放时的光华瞬间,当纷繁的雪花落光之后,当冬去春来,冬日的冰雪融化地无影无踪,我不知道自己还能记得多少。也许忘却,也许永远。我,直子,木月。当一个人的离开带来了另一个人的疯狂思恋,那么泪水终究无法停止。那种超越友情,超越爱情,但却是友情和爱情的爱使我深深为之震撼并且再也无法忘怀。我喜欢玲子,绿子,她们的存在让我有了真实的触动。最后是以“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绿子”结尾的。这与其说是娓娓讲述渡边所经历的青春,倒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探索。每个人的生活态度是不同的,就如同这雪。即使也是白的,细小的,也不千万种的姿态。你无法大略看清,但能够细微地感受到。如果对于死去的人的感情太过沉重,那么于生者只会是身体的完好,精神的腐蚀,就像直子,她永远活在对木月的爱下“不甘愿被折离枝端失去了灵魂,读后感《穿过心中的那片森林——《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不能做坚韧的行尸走肉。

宁愿自毁至形容狰狞,被人丢弃。如此,这短而无救的美才深如骨髓,令人怀恋。绝不苟延残喘”。刻骨铭心的爱如何释怀呢?渡边君大是一副天下无谓的态度。敢死队会认认真真地过活,爱地图拉,做体操拉,虽然成为笑料是事实,也改变不了他生活的原始轨道,力图坚持自我的目标实在令人钦佩。再加上永泽应该算是对比吧:永泽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但他认为“人生中无需所谓理想的东西,而是行为规范”。木月的死看上去是个谜,但一直被提醒的似乎他的离去是个必然和迟早。但死者已死,所幸的是在直子走后,渡边也终于发现了真正的人生价值。“周围走过的人无不直盯盯地看着我们,但我已不在顾忌,我们是在活着,我们必须考虑的事只能是如何活下去。”玲子对渡边说,祝你幸福。渡边终于回到了生命的轨道,勇敢奔向绿子。这就是我对《挪》的理解。也许痛会让人不能自己,当新的事物出现,你不该为过去感伤,应该去面对新的生活。人生啊,不要一味沉浸在濒临绝望的海洋中,试着去发现吧,事实上你想象得到的那个远比现实来得糟糕。可能这样,木月,直子也就不会不在人世了。但死的价值正是提醒我们冲破思想的囚笼,迈向幸福的动力。毕竟就像渡边说的,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到某种哲理。20xx年未汉王书城香港站网上购机抢多重大礼!一重礼:送50元香港书城体验卡一张二重礼:送价值超千元的畅销精品书!三重礼:每天网购前10名顾客额外送68元书城充值卡一张四重礼:活动结束后抽取一名幸运大奖,送5400元幸运大礼!

最新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篇5】

一直听人说起《挪威的森林》,但遗憾的是一直借不到,最近只好下了狠心买了本。

以前是漓江版的,得二十多块钱,这对我来说算贵了。毕竟是买一本小说看看,似乎没必要花这么多钱的。进入20xx年后,不想该书版权由上译买走了,定价便宜了,译者也作了修改,而且装帧也非常不错。最后打了八折以十五元的价格,我终于买下了《挪》书的上译版。还没有看书,我就有种感觉--很值!

该书花了五、六天时间看完的(咱是学生得上课、自习啦等等)。总体觉得是不错,不仅村上写得不错,译者林少华也译得不错,写的序更是不错!很唯美,很清新,很自我。而译者说村上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把玩孤独,把玩无奈!因为,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但是,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相互理解是不可能的。于是,与其勉强通过与任教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小说是主人公渡边的回忆,回忆自己年轻时代读大学时发生的事情。而时下,我们都在读大学,跟主人公很相似。但我很羡慕渡边的自我、潇洒、随意。他生活中不会出现父母的影子,周围没有认识的人,唯有的是一个死去的朋友的恋人、一个住在同一幢宿舍楼的哥们,一个一起上过选修科的女孩子。就这样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日子,却让我向往。每周空闲时间打工以维持日常生活费用;抽空去各地走走,算是旅游;周日与死去的朋友的恋人轧马路,等等。

我很喜欢旅游,可是口袋里没有钱。想找份工作,没有说的过去的。何况中国地大物博,四处走的地方是多,可范围太大,而且没有日本新干线之类便捷的交通网络。而最根本的是,没有渡边的心情,一个人游历,是需要勇气与决心的,也需要与众不同的心境。我想我没有,所以只能徒自叹息。

看完书后的一个明显的印象是,日本人性观念的开放。以至于有人偏激地认为,村上是个性变态。我倒没有这种看法,同为男人,同为青春期的男人,试问谁没有那种想法或行为?除非你不是男人,或者自身有问题。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