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高分范文网 >读后感 >导航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2-13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2500字。

阅读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感悟人生,作者写的作品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的天地。需要好好的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这份“《寂静的春天》读后感”是我们倾心打造的希望您会喜欢,欢迎您持续关注我们的更新并收藏我们的网站您将获得最新的资讯!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篇1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2篇)

天使与恶魔的皮囊

——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很久以前,当我还在看科普***时,就看到了《寂静的春天》这个名字。自此,我就一直想看到这本书。现在,我从学校借了一本书读。我感觉很好。

在这本书写成的时候,美国的农药使用极度发展,因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作为二战后环境保护的先驱,作者不情愿地以癌症的痛苦读完了这本书。该书以生动的语言和翔实的事实,揭示了农药滥用对地球各方面的危害。

从土壤到水,从环境到生物,从植物到动物,从人类。这层层论述让夜里阅读的我头皮发麻——我们生活的环境竟被我们制造的并超越了我们控制的怪物浸润着!

据说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就因其作者和内容受到批评,但公众的环保意识逐渐被唤起。但是环顾四周,我们脚下的路和美国的路有什么区别?

如今,在中国,滥用化学品并将其添加到食品中是很常见的。食品安全几乎成了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也让那些可能受到影响的人担心。为此,人们不惜发生“****件”。

后来,我看了一部关于吴哥窟和帝国衰落的纪录片。它主要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过分依赖经过努力修建的灌溉渠,使逐渐形成但难以解决的淤积很快导致国家水利体系的崩溃。

在文章的最后,有很多感慨:如果我们只能依靠某种技术来生存,那么我们离灭绝也就不远了。虽说我不希望这事发生,但试想如果我们失去电能,恐怕生存情况会比以前糟糕,尤其在城市中。

一言以蔽之,科学总是任人摆布,无论是对是错,只有先进或落后。是它填满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是它让我们中的一些人跌倒。是它让我们更脆弱。

我希望地球上有更多的清水和绿草,少一些为追求利益而失去的理性。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

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慄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鶇鸟、鸽子、樫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营田野、树林和沼地。是什么让美国无数城镇的春天之声沉寂?这本书试探着给予解答。

”——《寂静的春天》。

这本书开篇就虚设这样一个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容易地找到上千个这种翻版的城镇,对齐的一景一物作细致的描写,以此来带领读者进入这本书的主题,同时也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这种环境变化的迫切感。《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1962年出版。

这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1907年5月27日,蕾切尔·卡森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泉溪,在那里度过了她的童年。从1935年到1952年,她在美国联邦**鱼类和野生动物研究所工作,这使她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在此期间,她曾写过一些有关海洋生态的著作,如《在海风下》,《海的边缘》和《环绕着我们的海洋》。

这些著作使她获得了第一流作家的声誉。

蕾切尔在本书中强调了人类自身对地球的环境的作用,“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可以说,地球上动植物的自然形态和自然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可塑性造成的。就地球时间的整个阶段而言,生命转化环境的反应一直相对较小。

只有在新的生命物种人类出现之后,生命才有能力改变周围的自然。新情况产生的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主要阐述了人类新型的化学产品或者生化**给大自然的平衡带来很大的破坏,而且远远超过了其自身修复的能力,已然造成无课挽回的伤害。

分别从人们从小就接触的各种化学生产的非自然的药品食品开头,其中透出了深深的无奈,这是每个地球人都无可避免的,再从整个大自然的循环链子来展开,污染了水源,如地表水、地下海;污染了土壤;“地球的绿色帐篷”——植皮也随之被污染;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地方都被污染了,同样的也遭殃了……这一切都是人类不加节制的破坏环境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森林中生命的协同互济关系就变得完全失调了,而且寄生虫灾害反复出现的间隔时间也愈来愈短……因而,我们不得不结束这些违背自然规律的粗暴作法,这种粗暴作法现已被强加到留给我们的、至关重要的、几乎是最后的自然生存空间之中。”作者在书中最后一章提出这种结论,综合了前几章分别举出的例子,呼吁人们要重视自然规律。“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了许多新的、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法;随着这一形势的发展,一个要反复提及的话题是:

我们面对的是生活群体,它们所承受的所有压力和反压力,它们的繁荣和衰落。只有认真地对待生命的这种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设法将这种力量引导到对人类有益的轨道上来,我们才能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协调。”这就是作者呼吁麻木无知的人们要开始进行环境保护的话,也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走,即使发明了什么厉害的科技,也要以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为首要考虑因素。

同时作者还提到“控制自然”的想法很幼稚,我们人类想要更加顺利更加长久的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靠的不是所谓的“控制自然”的狂妄想法,而是用心的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爱护大自然的一切。毕竟谁喜欢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篇2

春天为何寂静?这个疑问读了《寂静的春天》后就能很快解答。人畜病亡、鸟儿寥寥,令人扼腕的小镇本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天堂,是人类大肆的破坏,导致了这一恶果。

书中提到的植被、土壤和水的污染也是当今世界的问题。滴滴涕虽已被禁止使用,但各种化工产品层出不穷;多数农民仍在喷洒农药,厨房废油在水面上肆虐。1962年卡森女预见的生物入侵的危害更为严重,我国引进的水葫芦,丹麦生蚝成灾就是极好的例子。

如此触目惊心的情况,许多人对此置若罔闻,对生态保护不闻不问。生态学家几乎无人可识。是人类的愚昧使环境污染,使自己饱受其害。

目前,国家还注重在电视报刊上普及生态知识,但大多数人对其他防治方法知之甚少。村里很少有人利用昆虫天敌和农作物混种来消灭农业害虫。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向身边的人普及这些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普及生态保护的知识和理念,保护自然环境。

书中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祸福相依的。也许有人漠视,认为生态保护与自己无关。请看看这段话:

“人体从诞生至死亡都会接触危害性的化学药物,我们与它们‘亲密无间’——食物、饮品,甚至骨骼里都有他们。”因为喷洒农药,土壤中的残留毒素经过雨水的冲刷渗透进地下水,人畜的饮用,蔬菜的灌溉,一想到这画面,便让我头皮发麻。

难道我们不能理解人不能主宰一切吗?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等同与人。因此,我们应该尽力保护环境,对待和尊重每一个生命,这也是保护、对待和尊重人类自身。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篇3

起初,雷切尔·卡森女士出版这本书时,遭到利益集团和化学品制造商的打压和诋毁。但瑞秋.

卡森女士以她专业的知识、对生命的同情心、对流言的无所畏惧,说出了事实的真相,并提醒世界认识化学品、毒害地球的真事实件和环境生态所面临的严重危机。

作为一名学者和作家,卡森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诽谤和攻击,但她的执着思想最终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亮了一盏明灯。

确实,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这种人类意识可能起源于水荒的原始时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步都是基于这种认识,而目前人类的许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都是基于这种认识。

在四十余年后,书中所提,滥用药物的情形,不仅没有改善,更变本加厉。将人类带入更深、更无可救药的境地。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许多事实的真相被掩盖和蒙蔽。

许多人因为无知,陷人类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而不知。

因此,我们必须停止这种非自然的方法来保存最后的自然生存空间。瑞.秋.

卡森女士如此告诉我们。通过创新、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式,努力解决与其它生物共享地球的问题。只有人类更加谦虚,尊重自然,反省和改正错误,制止错误,才能自救。

环境保护,这个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而这在几十年前却是仅仅是一些生物学家脑子里的想象,——《寂静的春天》,而这本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将环保作为主题的书。

1992年被评为近5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多年来,各国也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重视环境保护不仅是**和行业的事情,也是每个公民的事情。

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根据韩老师的要求,我必须选一本书来读并完成它。之所以选择《寂静的春天》,一方面是因为它比较好找,百度上随便一查就有;另一方面,听说它是环保的开山鼻祖之作(也许是我记错了,但是它肯定是什么什么的先河,就是地位牛b闪闪那种)。不过说老实话,和所有外国著作一样,这本书相当无趣,以至于到现在我还没有把它看完。

不过,我很快就要交作业了。我本来想从网上**一篇博文。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选择自己写。由于没有看完,所以不能算读后感,只能说是读中感。

刚看序言我就眼前一亮:前言竟是副**写的!怪不得这书地位如此之高。

这让我想起了《资治通鉴》,司马光请皇上给书做序,王安石就是想禁这书他也不敢。老外跟咱异曲同工不谋而和。《寂静》是抨击杀虫剂的,大多数化工公司企图禁止它的发行,咋办?

找个大人物罩着呗!不过我很快注意到,作者是女人,她写作的时候,强忍着切除乳-房的痛苦,同时还接受着放射**。书出版两年后,她逝世于乳腺癌。

对于濒死的人的作品,还是应该怀着敬意的。所以我继续读了下去。

作者首先描述了一个奇怪的场景:春天来了,村子里没有声音,没有蜜蜂嗡嗡叫,没有牲畜嘶鸣,没有鸟儿歌唱,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营地、树林和沼泽。这就是杀虫剂带来的后果。

作者认为,由于抗体的存在和变异性的存在,杀虫剂永远不能完全达到效果。而那些越来越毒的化学药品,由于富集作用,会大量积累在人体内(谁叫咱在生物链的顶端呢)。就象七伤拳击。它伤害了人,但同时也伤害了自己,而且似乎伤害更大。

然后她分析了杀虫剂里的各种有毒物。除了ddt以外,全是陌生的名字,比如氯丹、氯化萘、狄氏剂等等,一个比一个毒,感觉都是可以用作化学**,或者根本就不该发明出来。这些玩意落在水里,鱼虾水禽都死翘翘,落在土壤里,真菌植物死翘翘,植物没了,动物也会消失。

总之是所到之处,无一幸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看到这里有点害怕,感觉自己随时会挂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感到与自然抗争是多么的困难。不,我无法控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每个物种必有它存在的道理。

我们硬要消灭它,天知道会发生什么。破坏总是比修复容易。另外,有些事情是无法弥补的。这里不禁觉得人类有点小心眼,干吗非和其他动物过不去,不就是和你强粮食了吗?

我靠这年头谁都不容易,不就是混口饭吃吗,不至于赶尽杀绝吧?大概这就是弱肉强食吧,由于人类比其他动物更有智慧,所以经常狂妄自大,惟我独尊,其他动物只能任我们宰割。不过大自然真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也会报复的,而且更凶猛,更心狠手辣,更没人性,更歹毒,更……(为了避免凑字数的嫌疑就此打住)。

就象《黑-社-会》里面说的:“要平衡,要秩序。”大自然有它自己的法则。

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目的是改造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生态平衡非常脆弱。轻微的干扰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就象蝴蝶效应一样。

写到这里基本就无话好说了,我统计了一下字数,才1100多字。这可咋办?这时,寝室里有位也写这本书读后感的哥们让我看看最后一章(我才看到第10章,总共17章)。

一看果然有东西写,其他科学家提到了另外除虫的办法——生物控制。书中写到:“使很大数量的昆虫不育,并把它们释放出去,使这些不育的雄性昆虫在特定情况下去与正常的野生雄性昆虫竞争取胜,那么,通过反复地释放不育雄虫,就可能产生无法孵出的卵,于是这个种群就绝灭了。

”我日他先人!这么生孩子没屁-眼的主意他也想的出来?!和法西斯的种族清洗有啥区别?

这不过是农药,更别说寂静的春天了,连夏天、秋天和冬天都是寂静的!

好在本书作者还保持理智,她并不赞成这种对抗自然的方法。她认为“‘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恩,怪不得能把**忽悠过来写序,还是有些眼光的。

我觉得吧,顺其自然比较好。不是庄子的思想,也就是说,在深入研究自然规律之前,我们不应该轻举妄动。对待自然,应该心怀敬畏。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篇4

《寂静的春天》该书是美国一个女生物学家卡森在60年代写的,有人说它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后世评论她:“没有她,可能全世界的环保运动会延迟很多年,或者现在都还没有开始。”

书在开章不久谈到:在地球的历史上,生物被自然环境改变着,但是反作用环境的效果相对很弱。但是人类出现发展到今天,情况发生了逆反,人类强力地改变着环境。。。在大自然里有很多很多物质,它们都与大自然经过千万年的磨合,大自然懂得它们。而现在情况改变了,仅1960年一年,就有超过500种全新的化学合成的有机物在美国诞生,最后它们被排入自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于人与自然的斗争。。。化学家巧妙地转移着分子团。。替换原子。。制作各种各样连他们也无法了解的未知。

她举了个例子:一个碳四个氢是CH4(甲烷)瓦斯

把一个氢原子替换成了氯就成了CH3Cl(氯代甲烷)

替换两个就成了CH2Cl2(氯仿)麻醉剂

替换三个就成了CHCl3(四氯化碳)清洁剂。

直到最后做出了学名为二氯XXX乙烷的DDT——死神的特效药(发现DDT的人得到了诺贝尔奖)

在当时DDT和其他剧毒农药被滥用的60年代的美国,书以无法辩驳的大量实例,给民众讲述了一个大自然悲伤的故事,“一个没有鸟鸣的春天,这样的现代世界是值得被建立的么?”触动了无数普通老百姓的内心。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后来评价说:这是旷野中的一声呐喊。

书在出版后不久,身患癌症的女作者(她本身无疑也是被环境污染所害)在政府部门(地方政府,农业部、林业部)、实力强大的化工公司和和敌对舆论的恶毒攻击声中去世了,甚至连“美国医学学会”也公开反对她。但是一种精神没有死,反而唤醒了美国大众,美国老百姓持续对书的关注使得“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制作了专题节目,因为这件事两个大投资人以撤销对电视公司的巨额资助为要挟要求电视公司停止播出,但是节目还是冲破枷锁播出了。(在此,一个权威媒体的独立性判断值得我们钦佩)

这本书是西方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开山之作,而在此之前在美国报纸报刊上几乎找不到类似“环保”的字眼。几年后,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引用了书的内容,并成立专门调查组清查,第一个美国环保团体随后也成立了,有人说“一个女作者对后世的影响可能会超越无数政客”。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面临比当年的美国更严重数倍的环保乱象。后发展国家本应吸取前人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在中国发生,我们迫不及待地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且很大程度上愿不愿治理,能不能治理,还是未知数)。很多地方工厂就在把混合着各种毒物的污水直接排到大自然的河流中进入水循环(一些癌症村就是例证)。

这并不是关闭一些不合格的工厂、出台一些新法规、执法严一些就能解决的问题,也绝不是单纯的技术、法律或者政策问题,而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老百姓的观念还没有得到“革命”。有一种典型论调:现在这条路是社会发展一定得走的路,没有办法。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发展经济不该是第一要素,靠牺牲环境带来的GDP不是真正的GDP,这样的高速发展是不健康的,后果会很严重。

我们学习过印度的课题,印度有印度的问题,但是他们有“环境部长”,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对中国而言和谐太多。狮子大象老虎孔雀都可以看到(在中国都杀绝或者接近杀绝了),印度有其特有的宗教背景原因,但说到底是人的观念。“环保”不该是贬义词,它也不应该是有钱人玩的“概念”,认为环保标准都是西方强加给我们的苛刻的标准是不公平的,毕竟地球只有一个是事实。

当我们失去了干净的空气(因为外国使馆的问题,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的PM2.5终于在2011年从暗室曝光了)、干净的水源(为什么我们都要喝桶装矿泉水,为什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水管拧开就可以喝)、安全的食物(举不胜举,老外对于中国“地沟油”他们叫回收油,表现出极端地恐惧。在三聚氰胺事件上,我在新西兰的老师说,中国人心坏了,他们用毒药去毒自己的下一代),这样的生活不是现代化生活,不是我们追求的。卡森说:“将来的历史学家可能会为我们权衡利弊所表现出来的低下的判断力感到无比惊讶”。

抛下不谈这些与人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命题,更宏大的是人的心理层面,这个或许是国人多没有体验的心境?卡森的《寂静的春天里》有一段论述:“。。。是独裁主义者的决定。。他并没有把真实的情况告知他的人民。。对于成千上万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丽和秩序本身就具有一种无可替代的意义”“当公众对。。。提出质疑时,只找一些所谓专家提供一点半真半假的话作为镇定剂,我们急需结束这些为善的保证和包在令人发指的事实外面的糖衣。”

事实上,在卡森的时代,很多著名的昆虫学家、医学家都是支持DDT的(化工公司的利益绑定),他们公然否认DDT会给人和野生动物带来危害。。。研究农药危害和毒理的科学家反而拿不到政府的科研经费。。。而这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所特有”,而恰恰就在今天的中国重复着。我认识的一些国内做环评的朋友说,他们的数据都是伪造的,真实的数据从来要反复修改才能提交,不然也就别吃这碗饭了。

中国“自然之友”的创始人梁从诫(梁启超的孙子,2011年已故)说:“。。。总有些所谓专家学者以各种方式恶意诋毁刚刚诞生的民间环保组织。。。”一些关键媒体和学者的良心被经济所操控着,而老百姓得不到真相。

卡森写《寂静的春天》的动机是因为一个美国家庭妇女在1958年给她写了封信触动了她的内心。信中说:“自从我们这里给榆树打了农药以后,再也看不到一只活鸟了。。。我孩子上课学过,联邦法律保护鸟类免受捕杀和残害。所以我不太好向我的孩子解释它们是怎么死的。。。”

1958年,我国正要开展惊天动地的“大跃进”,战天斗地的口号震天响。美国一个主妇的这封信不但触动了那个时期的卡森,也同样能触动我。18XX年,美国的托斯夫人写了一本著名的书《汤姆叔叔的小屋》,描述了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一本“畅销书”激发了革命,南北战争拉开了序幕。美国和整个西方的环保运动也被卡森燃起直到今天,可以想象,环保远比“废除奴隶制”复杂得多,当人们想到将要失去眼前可以得到的财富时总是会很痛苦,无论东方西方。所以“环保”一开始的步伐总是举步维艰。美国的生物学家乔治.沃尔德在研究“眼睛视觉”的时候有一段论述也许很适合描述这样的社会状态,他说:“。。空旷暗室里有一扇狭小的窗户,当你站在远处时看只能看到那里有一个亮点。随着你不断接近窗户,光明越来越多。最后你站在了窗户前,发现外面有整个世界。。”

曾经国内一个旅行杂志的副主编对我说:“我们该发你的‘生态游记’,我们成天发的文章都快是吃喝玩乐了,太没有责任感了!”

我期待站在窗户前面的那个时刻。并且为之努力。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篇5

刚听到《寂静的春天》这个书名的时候,我感到很纳闷,春天不是百花争艳,百鸟高歌的季节吗?不是处处充满生机的季节吗?于是带着好奇心,我翻开了书本的第一页.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儿·卡森的作品,她曾供职于美国联邦**所属的鱼类及野生生物调查所,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书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

在读到这个美丽村庄的描述时,我的心情非常愉快,但作者的文字一变,一副美丽的景象立刻变成了一副死寂的图画。但我想,怎么会有这么夸张?但当我读得更深入的时候,我发现作者并不是危言耸听,很多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但这些都是很多年前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那么久以前就因为农药、化学药品的使用而造成这么多血淋淋的事件,但是在60年代的人类并没有重视环境的保护,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在很多时候人类认为自己能战胜大自然,往往做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事,但是事与愿违,在人类还没有征服大自然之前,大自然就先给人类很多血的教训:美国的落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日本水误事件……等等很多世界性的环境污染大问题.

书在开章不久谈到:“在地球的历史上,生物被自然环境改变着,但是反作用环境的效果相对很弱。人类出现发展到今天,情况发生了逆反,人类强力地改变着环境。

在大自然里有很多很多物质,它们都与大自然经过千万年的磨合,大自然懂得它们。而现在情况改变了,仅1960年一年,就有超过500种全新的化学合成的有机物在美国诞生,最后它们被排入自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于人与自然的斗争。

化学家巧妙地改变分子群,取代原子,制造出各种他们无法理解的未知事物。

她举了个例子:一个碳四个氢是ch4(甲烷)瓦斯,把一个氢原子替换成了氯就成了ch3cl(氯代甲烷),替换两个就成了ch2cl2(氯仿)麻醉剂,替换三个就成了chcl3(四氯化碳)清洁剂。直到最后做出了学名为二氯乙烷的ddt——死神的特效药(发现ddt的人得到了诺贝尔奖)

在当时ddt和其他剧毒农药被滥用的60年代的美国,书以无法辩驳的大量实例,给民众讲述了一个大自然悲伤的故事,“一个没有鸟鸣的春天,这样的现代世界是值得被建立的么?”触动了无数普通老百姓的内心。美国前副**戈尔后来评价说:

这是旷野中的一声呐喊。

血淋淋的事实,呈现在她的着作中,希望唤醒无知、愚昧的人们,不要再用使用蛮力,来对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虫、植物。它也要求我们尊重生命,谦卑,不要取代我们的位置。否则,总有一天,会有一场人类无法挽回的灾难,

但四十余年后,其书中所提,滥用农药的情形,不仅没有改善,更变本加厉。除原有的农药、除草剂外,更多的农药、清洁剂、化学药品相继被发明和利用,使人类陷入更深、更无望的境地。为了更方便的生活,很多事情的真相也被掩盖和蒙蔽了。

很多人也因为无知,陷入了人类永恒的境地而不知道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20世纪60年代初,由蕾切尔卡逊撰著、美国前副**阿尔戈尔作序的《寂静的春天》面世。这部由第17章28万多字精心构建的绿色经典,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人对自然的控制。它的基本目的是警告人们人类已经失去了预见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它将以地球的毁灭而告终。

美20世纪60年代初,由蕾切尔卡逊撰著、美国前副**阿尔戈尔作序的《寂静的春天》面世。这部由17章28余万字精心建构的“绿色经典”,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解,反对人对自然的控制,其根本宗旨是警示人们:“人类已经失去了预见和自制的能力,它将随着毁灭地球而完结。

”美国华盛顿大学肯尼斯肖克莱博士认为:“卡逊1963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可以看成是学院环境伦理学的下一个分水岭。这本书描述了大量使用杀虫剂和其他污染物对环境的日益可怕的影响。

卡森的工作引起了新一代环保人士的关注。它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对自然价值的理解,以及我们与自然关系根本转变的必要性。”

几年后,春天来了,村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没有蜜蜂的嗡嗡声,没有牲畜的嘶鸣声,没有鸟儿的歌唱声。营地的田野、树林和沼泽只有寂静。这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已使自已受害。蕾切尔·卡森为我们建造了这个城镇,她指出,如果我们继续不适当地使用化学品,那可能会成为事实。

作者称杀虫剂为杀生剂,因为它不仅杀死害虫,而且损害居民的健康、动植物的生长和地球的景观。新情况产生的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杀生剂甚至反而造成了害虫的猖獗。

于是,人虫之战即刻打响。作者希望通过这些血腥的事实,唤醒那些无知无知的人们,停止使用暴力来对付同样是地球一部分的昆虫和植物。也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谦卑为上,不要自以为是。

否则,总有一天,会有一场人类无法挽回的灾难,毁灭性的灭亡。

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杀虫剂的危害,因为人们想要过上更方便的生活,许多事实也被隐瞒和蒙蔽。生活里,清洁剂、芳香剂、洗洁精等,更是变成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材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只有方便和效果才能在商业上宣传推广。

正如作者所说,“我所争论的是我们把有毒的和对生物有效力的化学药品不加区分地、大量地、完全地交到人们手中,而对它潜在的危害却全然不知。我们促使大量的人去和这些毒物接触,而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甚至经常不使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不公平的,也是非人道的。

我们适应自然,了解自然,改造自然,慢慢地为自己掠夺自然,甚至吹嘘征服自然,贪婪地从自然中获取,肆意破坏自然环境。从全球来看,冰川融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等让世界的未来危机重重;从国外来看,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让人们无不谈之色变;在国内,沙尘暴肆虐于京津地区、水葫芦泛滥于长江流域、紫茎泽兰为祸于西南边陲、泱泱中华正日益为用水问题大伤脑筋。。。。。。公害事件的发生愈演愈烈,人们在危机面前的无奈呐喊声此起彼伏。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一点时,没有人愿意相信这是所谓技术进步的结果。我们不会自责的。我们甚至不会相信这是真的。但事实证明,这仅仅是开端,出乎意料的事情正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全面的爆发着,而且是一浪高过一浪。到现在才知道,我们当初的判断都是盲目乐观的,我们把问题考虑的太简单了,我们以为科技带来的只是社会的进步,但实际绝非那么简单。

我们对地球的肆意改造,在于我们没有认真对待生命。我们认为植物不及人类重要,动物不及人类重要,我们喊出“以人为本”的口号,但是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也是其他动物的家园。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我们只是地球的使用者,而人类常常误以为自己是主宰者。

我们没有足够认真地审视与我们相同的生命个体。但只有通过敬畏的态度来对待生命,我们才能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协调和平衡的支点。

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学着尽量全面的去思考问题,从沉痛的教训中逐渐养成谨慎的行事习惯,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决不轻易地去改变自然生态环境原本的和谐。蕾切尔卡逊女士如此告诉我们:透过新颖、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式,尝试去解决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会产生的问题。

人类唯有更谦卑、尊重大自然,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停止错误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类自己。

毕竟,我们是地球的一员,我们还必须生活在地球上,美丽的自然需要用心去理解,就如美好的环境需要用双手去呵护。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作文

人类与大自然,本应是和谐相处的,我们这个可爱的地球早已伤痕累累。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使我们不断遭到地球的"报复"。想想看,就近两年看,各种的环境问题,从2008的四川**,到海地**再到玉树**,每一次都是那么的震撼,多少人民流离失所处于动荡之中。

每一次都是这样的心痛,就这样还不够让我们有所警示吗?还有南方百年不遇的旱灾,看到那些**,是那么得让人揪心。回首往事,像沙尘暴,使人们患上呼吸方面的疾病。

臭氧空洞,使人们患上**癌。地球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惩罚着我们。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方面,人们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从白色污染到乱砍滥伐,我们是在破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还是在伤害我们自己呢。太多太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了。人们总想着靠自己的力量来征服大自然,但目前的状态来看,我们人类仿佛要被大自然所淹没。

所以说我们应该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做其实就是在善待我们自己。

《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就是描写人们由于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遭到破坏,最终给人们带来不可弥补的后果。这本书的作者是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她是一位身体瘦弱而且身患绝症的女学者,但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人们过度使用化肥的行,为提出了质疑,这是空前的,更是一个历史性的挑战。

可以想象,对于这样的一个弱女子来说,所面对的压力和遭受的质疑都是常人无法忍受的。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为人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所有的困难都让它变得更加坚强。我们需要感谢这位伟大的女性,是她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是她让我们更爱我们的地球,更是她为我们敲了一次警钟。

通过读者本书,我作为当代一名大学生来说,身上更有一份责任感,保护环境不仅要从自身做起,还需要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一起加入到这次的行动中,地球需要我们用行动去爱护她,而不是一度的开采,无节制的破坏。想想看,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呢?各种保护环境珍惜水源的宣传片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但还是有人在破坏,我们应将保护环境融入我们的意识中,这样人们就会很自然的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环境。

还记得吗?: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一周内有近60人死亡,数千人患呼吸系统疾病。

还记得吗?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洛杉矶市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化学烟雾,使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喉痛等,死亡率大大增加。

还记得吗?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因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使5900多居民患病,事件发生的第三天有17人死亡。

还记得吗?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头两个星期死亡4000人,以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

还记得吗?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1年前后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和工业燃烧重油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骤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5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约为8%,死亡10余人。

还记得吗?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

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达283人,其中60余人死亡。还记得吗?富山痛痛病事件:

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痛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还记得吗?爱知米糠油事件:

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因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使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这种毒物混入米糠油中被人食用后造成中毒,患病者超过10000人,16人死亡。还记得吗?博帕尔事件:

1984年设在印度**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储罐爆裂,大量剧毒甲基异氰酸酯外泄,造成至少2500多人死亡,十几万人受伤的惨剧。还记得吗?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

1986年原苏联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辐射伤害,直接死亡31人,13万居民被疏散,污染范围波及邻国,核尘埃遍布欧洲。这些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吗?更加可笑的是破坏环境的是我们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而承担这种后果的竟然是那群无辜的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想想看,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地球就不会遭到如此大的破坏,而我们所要承担的后果自然也就不会如此严重。看完了这本书,心里的想法真的太多太多了,在书中特别提到的农药问题。农药在我国的使用是极其平常的,农民大批量使用农药自然是为了提高产量,而产量是来自我们永远不会满足的贪婪的胃口。

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吃的也挑剔了,不但要更好,还要更多,于是,各地的农民为了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胃口,想尽也用尽各种办法来提高产量。而对使用农药的危害却一无所知,只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我们吃的各种食品都洒了各种各样的农药,激素和化学用品,这些东西通过我们消化吸收,会渐渐积累在我们体内,虽然我们会排泄一些出去,但是通过日积月累,这种毒素还是会越来越多,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是死亡的那天。而且农药还会使土地慢慢硬化,这些农药还会污染水源,不要等到问题真的出现的时候才意识到其严重性,到那时真的一切都晚了。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不是只有农药才能杀死害虫,我们可以采用生物的方法,例如,侵入害虫的天敌来消灭它等。

我们能做的远不止这些,多种树木,夏天来了,我们可以不用空调,来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这小小的举动就是在爱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可爱的地球就是在爱护我们自己。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爱护我们的地球吧。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