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高分范文网 >读后感 >导航

《岁月如歌》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3-06

《岁月如歌》读后感11篇。

如何由浅入深的撰写作品读后感呢?读作品,让我们的心态变得更加从容。读完作品后,我们不妨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即读后感,如果您需要遵循某些要求的“《岁月如歌》读后感”建议。

《岁月如歌》读后感 篇1

追求完美人格,提升教学艺术

1.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

3.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

4.“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5.奉献是教师的天。

6.。。。。。。

这些富有哲理的名言,都出自一位毕生致力与教育事业的教师于一之口。她,霜发斑白、清瘦文弱、粗衣素面,但那双似乎总在热情招呼着什么的眼睛充分的显示出于漪老师的干练与果断、慈祥与睿智。

“今天怎样当教师”,于漪老师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她强调教师的人格力量,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俯身倾听他们的谈话,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想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权威,而是身边一位年长的知心朋友。近年来,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太理想。我们面临着许多学习困难甚至道德素质偏差的学生。

此时,教师更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感化学生,而不是一味地以“老师”这样一个身份去压制和训斥学生,这样学生才会逐渐跟着你走,你的教育才能事倍功半,渐入佳境。

优秀教师高尚的人生追求、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令人感动和振奋。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这都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

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深刻地道出了作为一名教师全部的人生意义和价值,道出了红烛精神的精的精髓在于始终不渝地为他人的成长与欢乐作奉献。就是这样一种献身教育、献身祖国下一代的精神时时伴随着于漪老师;同时也是爱,是对教育这个职业的由衷的热爱。

爱使她永不放弃;爱使她不屈不挠;爱使她的土地硕果累累。

我想,如果我能选择下一辈子的职业,我还是会选择老师,选择爱的土地和可爱的学生,选择永远辉煌绿色的教育事业。

094652

《岁月如歌》读后感 篇2

为了纪念我们国家改革开放0周年这一辉煌时刻,北京电视台制作了中国改革开放0年大型音乐系列《岁月如歌》。其中大型音乐纪事节目《岁月如歌》融百位内地、港、台三代歌坛明星倾情演唱978年至008年的中国流行音乐,汇百位影视明星、名人真情诉说历史。节目制作历时三个月,行程数万里,可以说是一次通过音乐触摸历史的释怀之旅。《岁月如歌》于0月中下旬在北京电视台套黄金时段播出,引起很大反响。应观众强烈要求这几天又在北京电视台北京卫视重播。

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为什么《岁月如歌》能产生很大反响,值得思考,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是形式新,在记录片中异军突起。今年是改革开放0周年,《岁月如歌》为观众重温这0年来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流行歌曲,并且从流行音乐的变迁中回顾大家在生活方式、流行物品、文化思潮等方面的诸多变化。每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以爱情、亲情、友情、生活等不同主题展现0年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歌曲。除了回顾经典老歌以外,节目中还播出了与流行歌曲同步的相关纪录片。

再有是贴近群众,与观众产生共鸣。《岁月如歌》以0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变迁,回望改革开放0年世事变迁。音乐只是0年时代记录的切入点,0年社会变迁和百姓生活变化才是关注对象。《岁月如歌》以人和音乐的关系为核心,着力打造个代表人生不同历程和不同情感方向的主题,这样就与广大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还有就是以情动人。978年至008年,这0年,岁月变迁中你有哪些回忆?毫无疑问,改革开放0年我们经历过最鲜活的时代发展和世事变迁,留下很多难忘的如歌记忆。大型音乐纪事节目《岁月如歌》并不是简单的中国流行音乐史的回顾,而是将音乐当作生活变迁的背景,表现音乐在不同时期「 f_w dq_ 公文参考资料站。」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描述了如歌岁月背后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细节。细节才有真实感,才贴近人生,才能打动观众。社会关系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都在流行音乐中细腻而生动地体现,成为大时代变化中留下的精神财富。

我们既从《岁月如歌》中看到那些经过若干年沉淀流行下来的经典歌曲,也可以想见大型音乐纪事节目《岁月如歌》也可以成为纪念改革开放0周年的经典节目,还可以思考今后创作什么样的流行歌曲才可以真正长久流传。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同时文化软实力还会反作用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其影响将非常深远。

《岁月如歌》读后感 篇3

第一次见到于漪老师是20xx年在济南大学的一次语文教师培训大会上,于老师被特邀来做专场报告,以前虽闻其名却不太在意,而这一次能与大师面对面,我很快被老人家的演讲所震撼,故此在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听了报告回来,一直想找于老师的著作拜读,正逢学校暑假开展读书活动,推荐于漪《岁月如歌》一书,作为青年教师的必读书籍,于是,怀着好奇,怀着敬意,我开始了阅读。

读罢于漪老师撰写的《岁月如歌》一书,让我更走近了于老师。她象大海,象高山,折服了多少人?但你看本书的扉页上写到: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不禁让人感到于老师博大精深,又虚怀若谷,体现一代宗师风范。那么,照她的话讲,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在学做哪一类教师呢?读完本书后掩卷长思,我觉得:做一个教人求真的老师,应该是于漪老师一生的追求。

做真学问。于漪老师文中说,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她说,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真懂”这两个字是苦出来的,于老师身染“胃溃疡、肝炎、腹部大手术、脑缺氧、血尿等疾病”,仍然“挑灯夜战,病榻苦读”,“两三年,把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该具备的文史哲,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都摸了一遍”,真可谓历尽艰难,方“胸中有书”。书中《门在哪儿》一节中提到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个一句子:除了夜游的东西,一切都睡着。一个“着”字有四个读音,在这儿应读什么呢?读zháo的话,后面还有一个“了 ”,才顺妥。

于漪老师想到,做老师不能蒙学生,碰到吃不准的地方不能绕道过去、含糊过去。后来,于漪老师从鲁迅作品的英译本中查到:all was asleep而不是sleep,才吃准了是念zháo。类似的刨根问底、独立思考的情况,还有很多,于漪老师备课时常常要到晚上十一二点,做真学问是她一生所追求的,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真情待人。于漪老师说,情感上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要有一点杂质,总会不知不觉地流露。书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讲到,有一个学生,不是一般的调皮捣蛋,而是身上沾染了很多坏习气,会小偷小摸,转到于漪老师班上后,改正了很多。有一次,那位学生与家长发生争吵,逃夜出走了。于漪老师四处寻找,总算找到了那位学生,准备带他回于老师自己的家里。于老师想,他会偷东西,怎么办?犹豫了片刻,于老师马上自责起来,连我对他也有如此的.戒心,缺少起码的信任,还谈什么教育?什么爱护?真心实意要他变好,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有一个好环境。于是,于老师就把那位特殊学生带回了家。

于老师在文中写到:学生对你教师的一根根肠子都摸得清清楚楚,是真心实意,全心全意,还是虚情假意,是前者,即使你话语分量重一点,他们也能接受;如果是后者,那就会顶嘴、顶牛、不买帐,效果适得其反。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为人为师的深刻道理。

记真人真事。于漪老师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她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她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她在本书中记述的几件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也就是一个普通教师所经历的事,有的甚至是她的过失,但读来真实可信,令人佩服。也是文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写到七五届班上一名女同学在做操时不守纪律,于漪老师忍不住骂了她一句“你又不是十三点”!过后,另一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老师,我们班是没有十三点的,只有阶级姐妹。”

于是,于漪老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并接受了同学对她的批评,她还向那位女同学道了歉。另外,书中所记述一些人物是真实的,就在我们周围能找到的:那位在于漪老师公开课前给予指导的热心的崇明老师,那位平时沉默寡语、令人害怕的语文教研组长,甚至对自己的公开课并不理解的丈夫。于漪老师在记述自己成长历史时不回避真实的过失,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名老师真实的成长道路,读了让人更可信,更具借鉴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在于漪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于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任第二师范的校长,但奇怪的是,至今人们习惯上还是称呼她于漪老师,足见在人们心目中她的一代师表形象。

岁月如歌,岁月曾经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壮歌,升腾的是于漪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贞,成就的是她对语文教学不懈追求的情怀,唱出的是激扬飞越的欢歌。感谢于漪老师,感谢《岁月如歌》,读完此书,让我一清如水,心无旁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岁月如歌》读后感 篇4

俞敏洪的坚定信念也体现在她2000多节公开课上,她用生命歌唱。她自己的孩子得了败血症。第二天她像往常一样去上课。她没有因为家庭私事请假或上课。是什么让于老师如此无私?

只有一个答案:爱,爱学生,爱教育,爱民族精神。她说:

"要把班级带好,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必须对学生满腔热情满腔爱,不是对少数学生,而是对所有学生。"她还说;“教育事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她自己做的,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实践过。

不仅如此,于漪老师还把这份爱变成了一份责任,从对学生的责任到对教育的责任,以及对祖国的责任!前些年有些校长沉浸在高考的分数当中不能自拔,甚者有人说要取消语文学科,说"语文有什么用?“面对如此功利的价值取向,于漪先生给予了严肃的批评。

于老师不是站在语文老师的立场上,而是站在一名中国人的立场上来考虑,她说:"不重视母语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为了对学生和国家负责,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定位为基础课程。

"她说学生有了这份热爱民族语言的感情,"就会增强国家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从今天语文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可见于漪老师的远见卓识。

然而,这样一位有成就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时保持谦虚的态度。她直到现在还常反思自己的教育征程中的不足与遗憾,她说:"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无止境。

"于漪老师尚且做到如此,何况我们这些无名之辈呢!当我们面对自己的教学,面对自己的课堂,面对自己的学生时,我们是否像于漪一样扪心自问:我真的尽力了吗?

想一想自己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怎么可以呢?跟着于漪的老师,“学着做一辈子的老师!"

特教老师程红兵说:“红烛的精神在她身上燃烧。“是的,于漪先生,这样的老人还在唱歌。

如今,她仍然是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策划者和积极推动者。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的年轻教师学习。

(此文写于2017年寒假)

《岁月如歌》读后感 篇5

暑假,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位学术造诣、教学成效、待人之道都有口皆碑的老师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我被于老师的精神感动着,被于老师的行为震撼着。

于漪老师以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迈入语文教学的殿堂,成为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但她并不满足,在教学语言的能力上大下功夫。使教学语言有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有文化的含量,让学生置身语言美的环境中。用她的话说就是“用语言粘住学生”。不仅如此,还要力求课堂语言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说话节奏和谐,抑扬顿挫,创造课堂气氛,牵动学生思绪,叩击学生心弦。更值得敬重的是她在实际行动上所下的苦功夫。从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言中,于漪老师获得了深刻的启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锤炼教学语言,研究语言艺术,使自己用语言所弹奏出来的交响乐,能在知音者——学生的头脑里回响激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较为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完成教学的任务。而在教学语言常是不经锤炼的,而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语言技巧又是一个好老师所必去具备的。于漪老师在规范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质量上,追求着完美,用较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口头语言。她写下上课的每一句话,自己修改,背下来,再口语化。每天都要将上课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每堂课心中都很踏实,丝毫无漂浮感。一步一个脚印,打造自己的语言工程。我自己在教学中的这方面也时常有窘迫感,真是有些汗颜呀!自己不学习,哪来源头活水?尤其在信息、知识迅猛增长的时代,没有人能够工作之前的在校学习期间,就完全掌握了他今后工作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教师如果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没有威信。

于漪老师说的“我做了一辈子的老师,但一辈子在学做老师!”这是何等谦虚的胸怀!这也是她对事业的真诚,教育事业是真善美的事业,学校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道德的典范,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不为物质所累,保持心境的纯正与安宁,这是我读完《岁月如歌》后最大的感想。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也许在每个班级都有让老师头疼的学生,比如纪律不好,比如学习成绩差等等,但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的一面,不能因为一方面的情况就否定他的所有。

听着于漪老师的话,看着于漪老师的书,学着于漪老师的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倾倒。回顾自己二十年来的教学生涯,岁月如歌,往事历历在目,我为她坚定的教学信念而折服,为她生动的教学语言而惊叹,为她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将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学做教师,用心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之歌。

《岁月如歌》读后感 篇6

今年暑假,我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我情不自禁地读了一本又一本书。其中一个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名叫《岁月如歌》的书让我懂得了感恩。

读了这本书我感悟到,感谢父母,他们给予我生命,抚养我**;感谢老师,他们教给我知识,引领我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我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我不断进娶努力。感谢太阳,它使我温暖;感谢河流,它使我有清澈的水;感谢大地,它使我有生存的空间。我清楚地记得我在二年级寒假读的一本书中的话:

"一棵小草因为对一滴春雨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自己绚烂的花朵;一株幼苗因为对一缕阳光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甘美的果实;一只小鸟因为对大地和蓝天的感恩,所以它有了翱翔的翅膀;一颗心灵因为对爱和善良的感恩,所以它使自己拥有了钻石般的璀璨光芒……"感恩,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在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来得一切物质和精神成就。这提醒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快乐。

读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会了感恩我的家人,也让我学会了感恩我的祖国。要想感恩祖国,报答社会,我们就要努力学习。虽然我们不能像数学王子高斯那样,因为一个巧合解决了2000年困扰人们的数学问题;但我们不能像罗伯特那样,所以我必须脚踏实地地努力。

《岁月如歌》中有这样一段话:捧起一把泥土,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掬起一朵浪花,我说这是我的祖国;翻开妈妈给我的《四库全书》,我说这是我的祖国;弹一曲悠扬的《高山流水》,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我在圆明园里认识了你的屈辱,你的悲愤;我是在长城上认识了你的磅礴,你的巍峨;我是在大沙漠草原认识了你的宽广,你的辽阔……伟大的祖国,我为你骄傲!

为你自豪!我感恩祖国,所以现在要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使自己成为栋梁之材,长大报效祖国!

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

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生活。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

《岁月如歌》读后感 篇7

最近,非常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感触颇多。然而,最使我心弦为之震撼的是于老师讲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每每合上书,“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总是牵动着我的神经,我咀嚼着它的酸辣,品味着它的香甜,感受着它的无穷韵味。

这句话最能说明于漪强烈的责任感和对教育的执着追求。这是我们这些刚刚步入舞台的年轻教师需要理解、理解和行动的!

于漪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快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自问当时确实尽了力也尽了心,可悲在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用不出力气。

教育事业真是令人遗憾的。教师的责任如天,追求无止境。因此,教师的追求和学习应该是无穷无尽、不断探索的。于漪老师一切为了民族,一切为了学生。

于漪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他的钦佩。

“一辈子学做教师”,需要“五心”。一是爱心。老师应该有爱。没有爱的教育就像行尸走肉。

二是信心。一个非常有用的公式:自信+实际工作=成功。如果你没有信心做事,你能谈些什么教育。

三是专心。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四是恒心。

永远坚持你的工作,只要你坚持下去,你最终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第五是虚心。无论如何,要不断向别人学习,不要自满,这样才能永远与时俱进,永不落后。

所以,一辈子做老师,要具备这五心,缺一不可。

“一辈子学做教师”蕴藏着于老师豁达的胸襟,谦逊的为人。于漪老师任教数十年,她是“育人一代师表,教改一面旗帜”,是“中国特级教师群体的优秀代表,当代语文教育界具有鲜明学术个性和广泛影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竟然“一辈子学做教师”,“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这样的做人,确实令我们这些后辈学子既感到汗颜,也是一种教育和鞭策。正是这种严于律己、谦逊为人的品德,成就了于老师一番光彩夺目的事业,成为师者之楷模。

《岁月如歌》读后感 篇8

于漪是著名的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近日,我读了她的著作《岁月如歌》,得益非浅。于漪在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儿时求学的艰辛与欢乐,表达了对自己老师的怀念与崇敬,讲述了从刚上讲台的紧张与困难,到怎样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宰,书中也不乏倾诉一名特级教师的甘苦,当校长管理学校的感悟,以及担任人大代表多年殚尽竭虑为振兴教育和提高教师地位待遇陈言献策的心声。翻阅这本著作,我们能感受到于漪一生从教,不管是担任任课教师,还是担任班主任,始终对学生满腔热情满腔爱,她叙述的一个个亲历的故事,一件件感人的事例,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于漪老师一贯提倡教书育人,并且身体力行,书中有她从教50年的经验与体会的总结,有她对学校培养学生、教师成长的真知灼见。可以说《岁月如歌》写了于老师执教生涯的悲欢和酸甜,写了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也教了我们老师怎么立志立德,教了我们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了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于老师把平凡的执教生涯演绎成崇高的事业信念,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工程中,用心精雕细琢每个细节,用自己的心血去教育下一代。她的敬业爱业精神,她的孜孜以求、从不倦怠工作的激情,深深的激励了我。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感受颇多。

“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我阅读了《岁月如歌》最拨动我心弦的一句话,这句话最好的说明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于漪老师认为“教师的责任大于天”,“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所以教师的追求应该永无止境。于漪老师一切为了民族,为了一切的学生。于漪老师对国家、对民族的爱,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深深地打动了我,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对于漪老师的敬佩。“让课堂生活产生持久的魅力,首先在于教师对生活有执著的追求,在课堂中倾注自己的爱。”我也曾不懈追求,期望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舞台,展露才能,交流思想,产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而,由于惰性,总是缺少了一份持续的热情,总是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放弃追求。面对压力,于漪老师通过坚持自我教育来支撑,她说:“我用两根支柱支撑自我教育,一是勤于学习,二是勇于实践,二者的聚焦点是反思。”而我在教学中缺少深刻的反思,缺少于老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崇高境界。轻轻合上书本,体会于老师的心路历程,她在艰苦环境中坚信奋斗才能生存的坚定信念;她为疾病所累,仍执著于身体力行;她视每一个学生为己出,和他们的心弦对准音调;她面对压力时从容,面对荣誉时谦逊……点点滴滴、汇聚往事悠悠,交织岁月如歌,扣人心弦。她的人格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忠于教育事业的理想的力量令人折服,让人不由对她肃然起敬。她那种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永葆青春的热情值得我们学习终身。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在工作中要象于漪老师那样有一种恪守敬业的精神状态,有永远乐业的思想境界。我认为,敬业首先要对工作充满热情,这是敬业前提。英国语言学家罗宾斯曾说“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情”。唯有热情,方可激发您的潜能,驱使你兢兢业业地去完成工作任务。如果你不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将可能沦为平庸之辈。当审视于漪老师成功的表面时,不要忘了她背后的努力、拼搏和高于常人百倍的辛苦和汗水。从语文教学的外行到内行并无捷径可寻。于漪老师虽非科班出身,但正是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她不畏艰险,努力攀登,以有限的业余时间,遨游在人类知识长河中。其涉猎面之广,简直是令人吃惊;她像海绵吸水,像磁石吸铁,如饥似渴地探索和开发知识的宝藏,日积月累,终于开辟出语文教学的新途径。其次,敬业要追求完美,这是敬业的关键。追求完美,就是要做好每一件点滴之事,即所谓细节决定与成败。虽然语文教材于漪老师教了很多遍,一些经典课文早已滚瓜烂熟,可是每次上课前她总是要把课仔仔细细重新备一遍,捉摸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考虑着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她曾说“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正是她的不满足,她的“可以做得更好”,她的“追求永无止境”,才使她的学术生命永葆青春。

今天我们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做教师但不想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不学做教师,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时代在发展,面对社会种种诱惑和压力,有个别教师因为工资低、学生难教、压力大等种种原因不做老师了,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更应该坚守自己的岗位。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我要向于漪老师学习,“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还要拓展视野广泛学,丰厚自己的底蕴,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向周围的老师们学习。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于漪老师认为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作为教师要用细心、用爱心、用责任心,慎读、读好学生这本书,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浦师附小沈震峰

《岁月如歌》读后感 篇9

题记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每个人在自己的流金岁月里,都有一段动听的歌。

本书是一个军官在盘点自己二十六载的377篇访记时,谱写的一首感人之歌。读过之后有四个字在我的脑海里反映特别强烈:“感动”,被书中所有人物的故事而感动;“朦胧”,从表层意义讲,作者追忆的是自己的一段岁月,然而内容讲述的却是他人的故事,赞美的却是他人的歌,这种“朦胧”的构思大作,不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水平之高,而且还突出了一个军人时时刻刻服务于他人的高尚品德。

军人值得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兵营里有这样的灵魂工程师,这一事实感动了人们。

最感人的军旅之歌

《岁月如歌》,多么浪漫而又有诗意的书名啊,当我怀着仰慕的心情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只深深悟到了他有着内涵的分量。同时,我还听了一首有历史记载的著名合唱。群英汇聚,唱出了党情,唱出了军威,也唱出了众多英雄儿女的崇高品德。

《岁月如歌》,用一篇篇如诗的标题,讲述着一个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把军人的那种铁骨铮铮,坚不可摧,爱国爱民爱艺术和为艺术而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栩栩如生的带给了读者,让人读后感到:这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是艺术文化的珍品,也是艺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岁月如歌》还充分反映了我党我军在各个历史阶段为人民培育了大批的优秀党员干部和各方骨干人才(特别是艺术人才)。如:《山高水长》访沂蒙山老区的素描;《旋转的红舞鞋》访著名舞蹈家、女将军刘敏;《震撼世界的5分54秒》岁月如歌读后感访舞蹈千手观音编导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刚等等感人的访记,还有访那些著名歌星、演员以及众多的艺术人员们。

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为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这些可敬的老艺术家们仍然在不同的岗位上肩负着重要的任务,继续传授知识,为中国民族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经验。在此,我们称赞这支队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艺术楷模,他们用自己的才华谱写了一曲最感人的军旅之歌,人民为有这支灵魂的工程队伍而骄傲,历史会永远记载着他们的。

期待感谢作者——梁祖国先生为读者撰写了这么一部感人的好书,期得着你和《岁月如歌》一书中所有的战友们,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充实你们的歌,把这首《岁月如歌》继续谱写下去,让这支歌汇写成一首响亮的交响乐曲,奏响祖国,奏响全世界,为推动人类的精神文明之发展,为建设和平和谐的社主义国家再奏辉煌。

最后敬请《岁月如歌》中的每一位干部战士和艺术家们,接受我内心深深的崇拜,并真诚的祝愿他们,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岁月如歌》读后感 篇10

近期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可以说是醍醐灌顶,感触颇多。书中详细记载了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数十年教育生涯的酸甜苦辣,这既是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从教经历,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不断成长的教育思考。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于漪老师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一句话。“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这句话真的是深深地触动到了我,它不仅体现于老师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也传达于老师对我们这些新老师的殷切期盼。这也是我们这些刚刚步入讲台的年轻教师所要理解、领悟并且要付诸行动的。

于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快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自问当时确实尽了力也尽了心,可悲在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用不出力气。

这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我们常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没有宽广的知识面,那么他一定是脆弱的,于老师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应该是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上的,但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任何学科。

作为一名新的美术老师,当我读到这段话时,彷佛被人在后背上狠狠的鞭打了一下,我不禁扪心自问: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基本功到底如何?美术学科不同于文化课,我们的专业划分的特别多,从大的方面可以笼统的分为美术技能和美术理论。美术技能里包括了国画、油画、水粉、素描、速写、剪纸、雕塑、纤维、还有各类设计等等,而美术理论当中包含了各类美术形式的发展史,艺术学的概论以及各类美术学界最新的论文理论研究成果等。这其中随便一项都需要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想要在我们大学这匆匆几年的时间里将这些繁多的美术种类一一吃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平常虽然都有接触,但说到底更多的是个皮毛。就像我的研究生导师说的那样,大学期间只是大范围粗浅的学习了一下,让我们了解整个美术学,之后需要你们花费一生的时间不断地去练习,不断地去精进。

我想,我们有一生的时间去修炼自己,但学生在我们的手中学习只有短短的几年,对于我们而言,他们或许只是我们漫长从教生涯中的一两届,我们没有教好,还有其他,可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就是他们的全部。

作为新老师,今年我被安排了教一年级的七个班,说实话,我一直是战战兢兢的,很多人或许会觉得一年级的美术课程内容很浅显,很容易。但我觉得不是这样,我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这350位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位美术老师,孩子们对美术认知的起点或许就是从我开始的,多年以后,当他们想起美术这门学科的时候也许脑海里会浮现的就是我给他们上课的情景。在开学前的那几天,我脑补了各种教学的画面,努力地让自己平静,但当我真的站在讲台上的时候,第一次面对讲台下五十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时,说实话我的内心很震撼,他们安静地看着我,目光齐刷刷地投放在我的身上,那一刻,我觉得我的职业不同于社会上的任何一种职业,因为它有着无可代替的重大意义,我们承担着育人的责任。那一刻,我理解了享誉教育界的那句经典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我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图画本,我注意到孩子们都亲切地叫我”画画老师“而不是”美术老师“,我问他们是否知道这节课是什么课?他们答道:”美术课“,我问他们是否知道美术课和画画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家伙们都很疑惑的不出声了……

我的第一节,我用自己简单的语言告诉了孩子们美术是什么,它不仅仅是画画。

晚上放学后,我写了一篇自己的教学心得,我们总觉得美术技能很重要,但其实美术理论也应该每时每刻的得到关注并加以运用。我也在想,未来等我教高年级的时候,或者孩子们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提出的问题我是否能回答?我是否能够做到在每一节美术课上都能让孩子们有所收获。我想这应该就是于漪老师要求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原因吧。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的确,教师责任大如天,但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永无止境,不断地探索下去。

轻轻合上书本,体会于漪老师的心路历程,彷佛是在倾听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钦佩她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还能坚定信念;钦佩她在被疾病所累,仍执着于教育教学,身体力行;钦佩她面对困难时的坚定,面对荣誉时的淡然;钦佩她视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孩子,用爱感化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次的洗礼,无数次将自己设想在于漪老师当时的处境之中,然后询问自己我是否能做到?

这样的想象,往往令我无地自容,同样为人师表,同样热爱教育事业,为何我达不到这样的一种境界,这样一种高度?我想,或许仅仅有热爱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还要有无私、执着与坚持不懈,这些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就像于老师在上海师范大学讲座上谈到的那样:”要把教学视为“精神成长的过程”,学做人师,首先要不断充盈自身的精神世界,讲台无论高低,思想必须要有高度,在教学相长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点点滴滴、汇聚往事悠悠,交织岁月如歌。于漪老师的人格与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肃然起敬。她那种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永葆青春的热情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终身学习。

《岁月如歌》读后感 篇11

《岁月如歌》读后感

------找到“心弦”,指向“音调”,等待“花开”

如饥似渴的读完了《岁月如歌》一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漪老师在书中提到的观点和想法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感触最深的是于漪老师的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她说:“做班主任要家庭访问,个别谈心,了解学生,当任课老师也一样,同样要全面关心学生,和学生做朋友,和家长做朋友,从思想到生活到学习,无所不谈。

”确实,要从心里了解学生。正如她所说,了解学生就是要与他们的心弦相契合,了解他们,研究他们的发展和变化,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妙语: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这一点,我感触很深,五年的教师生涯,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件事,那就是,一个老师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一定要教出好的学习成绩。大概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缘故吧。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一门课,也会因为讨厌老师而讨厌学习。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拿我们听讲座来说吧,如果上面的发言人演讲精彩,大家还会给点面子,反之,如果内容无聊透顶,大家现在一定在想:还不如回办公室批批作业呢。

今年,我接手了二年级六班的数学教学。这个班七分之三是政治史,一个典型的文科班。班上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好,考试成绩徘徊在30%-40%左右。学生基础差,厌恶数学,因而上课不爱听讲,或搞小动作,或睡眼惺忪,对他们来说读数学仿佛是我逼着他们去读,而不是为了自己去读的,这样的班级氛围下,学生的学***非常底下,导致我每节课都完不成任务。

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以为凭借我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风趣激励的谈吐,能够转变他们的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可一个月过去了,情况没有任何改变。就在我不明白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碰了我。

有一天,我刚上完课走出教室,班上的耿菡同学就跟了出来,她低着头,胆怯的对我说:“老师,您以后可不可以不提问我?”我说:

“为什么呀?”她就小声地说:“因为我害怕您的眼神,每当我答错题的时候,虽然您嘴上不说我什么,但您的眼神和严肃的面部表情在批评我。

”此时我震惊了,我一直以为对学生只要口头上多表扬,笔头上多鼓励,便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我陷入了深思。顺便说一句,微笑是人类最美丽、最友好的语言。让我用微笑唤醒学生们沉默的心灵。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每天走进充满春风的教室,用最亲切的眼神面对学生,微笑着说,今天的老师帅不帅,学生也很帅。

于是我顺水推舟地说:“既然老师这么帅,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抬起头看到我的帅,好不好!”学生们哄堂大笑,纷纷抬头挺胸坐的笔挺。

学生对我的这一改变很是诧异,他们觉得数学老师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于是我推心置腹的和他们说出了我的想法。我对他们说:

“不管你们数学基础有多差,我会用我的微笑来鼓励你们勇敢地在我的课堂上表现自己,不管对错,只要你能站起来说出你的想法,就是对我的微笑最好的答复”那节课开始,学生们慢慢的被我感染,脸上有了笑意,尤其是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也勇敢地加入进来,有了学***气和动力,课堂上的气氛渐渐的活泼起来。仅仅半个学期,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也许,这是我眼中流淌的鼓励和肯定,就像温暖的溪流,温暖着他们的自卑和沮丧。他们只是得到了信心和力量,从我的眼睛,一步一步前进到现在。

如今,他们不再是以前的“弼马温”了,曾经有学生和我说:“我最喜欢上数学了,因为从您的课堂上能找的公平,我最讨厌老师偏袒成绩好的学生,因为讨厌老师,导致我很厌学。只有您公正无私的心底,像一方明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您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种公正的力量,使我的心也变得明朗起来。

您的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意;在安静中透着温和;你的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在不断的荡涤着人的心灵。”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可以很大很大。教育的对象是人、学生、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如果你能在教育他们时多花一点心思,多用一些智慧,真正走入他们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

相信教育的有效性也会大大提高。

《岁月如歌》读后感相关文章

更多>